司法網拍房産 叫好不叫座
一年拍賣39套房産僅成交9套 網上買房子接受度不高
司法網路拍賣實施一年,北京二中院拍賣的各類物品的成交金額已經達到1.55億元。記者今天從二中院獲悉,司法拍賣在節省佣金、受眾廣泛、公開透明等優點之外,也出現了一些令人稍感驚訝的情況,如拍賣的39套房産中,只成交9套,平均溢價率也只有3.73%。
小件拍賣品 比較受歡迎
去年4月,北京二中院作為試點單位開始司法拍賣工作。截至今年9月17日,二中院已經網拍了239件各類標的,成交165件,成交金額1.55億元,平均溢價率131.44%,累計節省拍賣佣金348.8萬餘元。
記者了解到,在全部拍賣物品當中,可競拍的房産有39套,但僅成交9套,成交率23.08%,平均溢價率3.73%;首飾、電腦及手機等物品有188件,成交149件。而4輛參與拍賣的汽車全部成交。
關於在本市已有兩套房或者外地戶籍人士納稅未滿5年,不具備購房資格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參與拍賣,目前尚無官方説法。據介紹,各區目前對於通過司法拍賣的房産政策不同,市民在參與拍賣之前,需首先到區縣房産交易大廳了解相關情況。不過從目前二中院已成交的9套房産來看,均已正常過戶。
網拍買房子 公眾很謹慎
提高了法院執行效率、促進司法拍賣的公開公平、被執行人的資産得以最大化……一系列優勢體現得非常充分。但二中院也發現,和有形市場相比,網路拍賣雖然在處置筆記型電腦、首飾、手機資産上更有優勢,但在處置複雜不動産、有瑕疵的資産時,缺點也較為明顯。
二中院介紹説,網拍缺乏專業團隊的支援,不能給競拍人更全面地展示所拍物品。一旦拍品較為複雜或者有瑕疵,這個弱點就更明顯。特別是法院和專業拍賣公司相比,難以進行專項策劃,也不會主動挖掘潛在投資人。一年多以來,房産拍賣遇冷,既有市場本身不景氣、競拍人難以一次性付清幾百萬餘款有關,也與司法網拍的固有特性直接相關。
從公眾購買物品的常規心態,在網上購買幾百萬的房子,確實也不合乎普通人的消費心理。特別是如果沒有提前聯繫好法院實地細緻查看被拍房産的情況下,更不會舉牌競拍。
二中院認為,法院作為拍賣的主體方,今後還需要為競買人提供更多的諮詢服務和實地看樣服務,拍攝標的物的視頻資料、照片,保證民眾充分了解拍賣物。
房産拍賣的冷場,無論對債權人還是被執行人都不太有利。一邊是債權難以得到快速實現,另一邊則是財産無法及時變現,依舊官司纏身。如何破局,還需要今後多方的共同努力。
中標不付款 將進黑名單
一年多的網路競拍中,也出現了競買人不願支付餘款的情況。在一次手機競拍之後,競買人不付款。他給出的理由是“當時就是一時衝動”。最終,此人被列為司法拍賣黑名單,今後無法參加競拍。但這並不算完。如果這個拍品在下次拍賣時,成交價低於他所出的價格,價差部分還需要由此人補足,如果拒不補交,會被強制執行。
此外,二中院執行庭法官介紹,在司法拍賣中曾出現過被執行人故意攪局的情況,他們用故意抬高價格,最後又不繳納餘款的方式,使得拍賣品流拍。“我們現在也在與上級交流,希望出臺相關法規,對這樣的行為予以嚴厲查處。”(本報記者 安然)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