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別讓室內污染“防不勝防” 裝修前要預評價

2014-10-23 10:36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別讓室內污染“防不勝防” 裝修前要預評價

  近期,極端霧霾天氣困擾著京城百姓,空氣品質又重新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同時此時又正值秋天的交房旺季,如何從裝修前、裝修中和裝修後幾個層面對空氣污染“嚴防死守”?哪些凈化空氣的産品能為綠色生活“保駕護航”?來自協會的專家、凈化産品生産企業的從業者通過北京晨報為大家支招。

  裝修前要預評價

  由北京市工商局制定的《北京市家庭居室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合同》中明確提出:“在設計方案中,必須提供室內環境污染控制預評價計算書,且必須符合《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範》的要求”。

  消費者都希望自己的家裝修得安全、健康。為了減少室內污染,會特別注意選用符合環保要求的建材、請專業的環保設計人員、監督裝修公司科學施工……這些都是正確的。但大部分業主在裝修前都沒有考慮工程預評價這一步,完工後,已經造成室內空氣污染,才開始“亡羊補牢”。

  中國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環保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認為,室內環境空氣品質預評價應包括工程分析、物料計算、建築材料有毒有害氣體釋放量的測定、有毒有害氣體的定量計算、對策措施建議、評價結論等。而且,預評價是個理論上的數字,裝修後影響居住環境的因素還有很多,操作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到正規的環保所中做預評價是十分必要的。

  對於想讓裝修後室內污染不超標的消費者來説,預評價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思想,因此在與家裝公司簽訂合同時,一定要重視此條款。

  裝修時安裝新風系統

  眾所週知,裝修後的房屋一定要進行“散味兒”。但大部分消費者都會選擇開窗通風的方式。其實,在裝修時,就應該考慮安裝空氣迴圈的新風系統裝置。

  新風系統的工作原理是把室內的污濁空氣(甲醛、苯、二氧化碳、二手煙等)經熱回收後排出去,把室外的新鮮空氣經過過濾凈化(去除霧霾粉塵)後置換進來,讓室內的空氣品質保持時刻清新。就像讓房子戴上了口罩,具有凈化、安靜、無塵、節能等特點,代表品牌有森德康舒新風系統、上海蘭舍新風系統等。

  新風系統可以24 小時給室內補充新鮮空氣(氧氣)、並同時排出污濁空氣。森德暖通設備有限公司廣告部經理陳西告訴北京晨報記者,新風系統的雙向流模式過濾效率能達到95%,並且通過熱回收,送入室內的新鮮空氣的溫度接近室內溫度,體感舒適。“我們不能做到24小時開窗通風,安裝了新風系統即可達到時時刻刻都在給屋內空氣換新。不過為了房屋的美觀,建議消費者在裝修時就考慮安裝。”

  裝修後選購空氣凈化器

  如果裝修時沒有安裝新風系統,那麼在裝修後開窗通風就必不可少。但如果遇到這兩天這種重度霧霾天氣,再開窗通風簡直就是雪上加霜。此時,空氣凈化器就開始熱銷了。

  數據顯示,2014年1至8月空氣凈化器銷售量、銷售額分別達到318萬台、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6.9%和65.2%。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凈化治理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尚婕表示,從技術角度講,我們能買到的空氣凈化器産品主要應用高效過濾技術和靜電吸附技術,凈化空氣和除PM2.5沒有問題。在不能開窗通風的情況下使用空氣凈化器可以使局部空間得到改善。但是空氣凈化器市場現如今還未被徹底規範,品牌良莠不齊:“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詢問清楚其CARD值,即國際權威機構評價空氣凈化效能的主要指標。CADR數值越高,則表示凈化器的凈化效能越高。”Blueair空氣凈化器相關負責人建議消費者在挑選空氣凈化機的時候,可以參照美國家電製造商協會(AHAM)的標準,結合房間面積大小和實際需求來選擇機器。他還表示,不要選擇凈化和加濕二合一的産品。“因為在凈化機産生加濕作用的時候,水蒸汽還沒有揮發出來的部分已經被運作的風機的高速運轉吸附到濾網上面去了,凈化機的濾網一旦受潮就有産生細菌的可能。”

  而因為一些商家為了競爭會打出一些不實宣傳,導致消費者不信任空氣凈化器,對此,尚婕主任表示,如今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凈化治理專業委員會與中國品質認證中心正在聯合進行“多能效標誌認證”的推出,“我們希望把空氣凈化器的等級像一些家電一樣,分為一級、二級能效,把專業性的東西通俗化,從而有利於消費者選購。”

  晨報記者 李小娟 姚映雪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