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關於公積金貸款你可能不知道的事:五大誤區最常見

2014-10-16 08:55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住建部、財政部、央行三部門聯合發佈《關於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此次“公積金新政”將公積金申請條件放寬,不僅要求各地要實現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還對多項收費予以取消。這讓廣大職工在使用公積金時更加便利或享有更多實惠。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分析表示,這次公積金的改革和央行房貸新政形成一套組合拳,將會刺激需求,尤其是首次置業和二次改善需求。然而,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在實際生活中,不少購房者在使用公積金貸款買房過程中常存在一些誤區。

  準備貸款購房時要考慮的問題

  在準備通過公積金貸款方式進行購房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哪些情況可提取公積金。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償還自住住房貸款本息的;房租支出超出家庭工資收入5%的;生活困難,正在領取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的;遇到突發事件,造成家庭生活嚴重困難的;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情形,可提取公積金。

  除此以外,在準備貸款購房前還應該做好計劃與心理上的準備。

  首先,是否貸款購房需要對自己的資産情況進行評估,其一,要對家庭現有經濟實力作綜合評估,經濟實力包括存款和可變現資産兩大部分;其二,投資者還需要對家庭未來的收入及支出作合理的預期。此外,投資者還要注意自己的還款能力和可貸額度,這是決定可貸款額度的重要依據。

  其次,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選擇組合貸款方式較為有利,公積金貸款盡可能多,商業貸款盡可能少。因為公積金貸款的利率遠比商業性貸款要優惠。此外,首期付款也不要把手頭的現金用完,不過這也需要和個人承受能力相結合。

  再次,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的,目前個人住房貸款的還款方式有三種:其一,到期一次還本付息法,這種方法只適用於期限在一年之內的貸款,基本不太適合房貸;其二,等額本金還款法,這種方法的第一個月還款額最高,以後逐月減少,適合穩健投資者;其三,等額本息還款法,是按照貸款期限把貸款本息平均分為若干個等份,每個月還款額度相同,適合資金不太充裕的投資者,初期的壓力較小。

  公積金貸款使用中的常見誤區

  中國經濟網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獲悉,截至今年8月末,全國繳存住房公積金職工1.07億人,繳存總額7.03萬億元,職工提取總額3.49萬億元,繳存餘額3.54萬億元。繳存餘額資金用於三方面:全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43萬億元,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項目貸款餘額431億元,購買國債餘額62億元,資金使用率達到了70%。

  那麼,對於有貸款購房需求的購房者來説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呢?在實際的業務操作中,存在如下幾大誤區。

  誤區一:公積金賬戶餘額做購房首付

  很多人都認為既然公積金是職工購房福利政策那麼理所當然的可以用來支付購房首付,其實不然,因為公積金是先使用後才可以提取的,即購房人只有在購房後提供購房相關的證明材料才可以辦理提取手續。

  誤區二:子女使用父母的公積金貸款

  子女不可以使用父母的公積金來貸款買房,因為父母與子女間的公積金是不能夠互相使用的。在住房公積金購房申貸問題上,則視為兩戶人,子女和父母之間是單獨分開的,即兩個家庭。

  誤區三:裝修房子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

  住房公積金僅用於職工購買(含二手房)、建造、翻建、大修(維修費用超過房屋造價30%以上)自住住房時可以提取。裝修不在住房公積金提取範圍內,因此裝修提取住房公積金是不行的。

  誤區四:北京公積金貸款額超出上限

  公積金貸款與商業貸款存在很大區別,即不能單純的依據房産評估值來計算貸款額,需要根據借款人收入、繳存額和繳存比例來計算,且不能超出公積金貸款最高上限。

  誤區五:提取總額可以超過房款總額

  公積金的提取總額不能超過房款總額,比如,貸款購買的房屋總價為30萬元,而他的公積金存儲餘額有40萬元,他只能提取30萬元的公積金,剩餘的10萬元公積金不能提取。 (中國經濟網 記者 魏京婷)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