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二季度開發貸增速提升 房地産業並購加速

2014-07-28 10:37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轉發 列印

  7月25日,央行發佈《2014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末,主要金融機構及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外資銀行人民幣房地産貸款餘額16.16萬億元,同比增長19.2%,增速比上季末高0.4個百分點;上半年末,房産開發貸款餘額4.04萬億元,同比增長23.7%,增速比上季末高5.4個百分點。

  “對房地産融資一部分是保障房融資,這是政策要求傾斜的,一部分還是融給大型房企,中小型房企還是很難從銀行拿到貸款。”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同日,7月25日,銀監會召開2014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暨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議,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嚴格控制信用風險擴散,重點監控房地産、政府融資平臺、産能嚴重過剩等領域風險,不過要優先支援居民家庭首套住房需求。

  分析認為,在當前情況下,是小企業並購重組的最好時機,而目前整體並購潮趨勢明顯。

  保障房開發貸增速高/

  《報告》稱,上半年末,房産開發貸款餘額4.04萬億元,同比增長23.7%,增速比上季末高5.4個百分點。地産開發貸款餘額1.16萬億元,同比增長9.7%,增速比上季末高2.1個百分點。

  然而,刨除保障性住房開發貸後,可以發現商業地産的融資仍然未見明朗。央行統計顯示,上半年末,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餘額9694億元,同比增長47.3%,增速比上季末高20.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402億元,佔同期房産開發貸款增量的47.3%,比一季度增量佔比高27.9個百分點。

  除國開行作為棚改主力在持續“輸血”,其他大型銀行也積極介入。如農業銀行日前透露,該行計劃2014至2017年每年安排一定棚戶區改造專項信貸規模,到2017年末棚戶區改造貸款餘額不低於1000億元。

  目前,房地産行業的調控已經進入僵持階段,地方政府對當地樓市限購政策鬆綁的消息日漸增多,但在決策層方面,除了央行在上半年召集商業銀行要求保證對首套房的按揭貸款滿足需求外,尚無其他正式政策出臺。

  儘管央行在5月份召開了上述會議,但實際效果或未能達到市場預期。《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個人購房貸款餘額10.74萬億元,同比增長18.4%,增速比上季末低1.7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9389億元,同比少增239億元。

  小房企並購重組最好時機來臨?/

  房地産是資金密集型行業,而作為房企最主要融資渠道之一的開發貸,也在持續收緊。

  銀監會透露,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08%,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比年初增加1024億元,有效遏制了平臺貸款風險上升勢頭。對房地産貸款嚴格名單制管理、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不良貸款率與年初基本持平。

  中國房地産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的金融市場是“點灌”,而不是“漫灌”,即是有針對性地發放貸款。目前,貨幣政策針對房地産方面是控制的,只會針對一些特定的、處於經濟結構轉型時期的企業提供貨幣,而不會給經濟結構調整的房企提供資金,“在此情況下,房企的並購和股權轉讓的速度在加快”。

  優選財富高級理財經理劉夢垚認為,受宏觀信貸政策影響,房企目前承受的壓力較大,尤其是中小地産企業,限購令鬆綁雖然給眾多中小開發商帶來了一些希望,但相關部門或許不會有大的舉措,下半年各企業還是需要去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以緩解自身的銷售和資金壓力。

  除了銀行融資渠道被卡之外,房地産信託也陷入“兌付危機”。

  中國信託業協會在最新報告中稱,依據2013年媒體的公開報道,信託業發生集合資金信託風險事件13起,共涉及11家信託公司,項目數量較2012年有所上升。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告訴記者,對於信託而言,利率水準較高,一般在15%~18%之間。對於風險較高的小房企,信託也開始遠離。

  歐陽捷表示,中小房企目前的資金來源,一部分是前幾年“房地産紅利期”的原始積累,另一部分主要是找信託、基金及民間高利貸。

  歐陽捷認為,對小房企而言,民間高利貸無疑是飲鴆止渴。小企業由於失去了金融方面的支援,跑路、倒閉、爛尾等現象也慢慢多起來。同時,小企業沒有品牌優勢,降價也很難賣房子。所以,當下是小企業並購重組的最好時機,而目前整體並購潮趨勢明顯。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