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以來,有關瀋陽鬆綁“限購令”的消息可謂一波三折。最新消息顯示,瀋陽市政府部門否認全面取消限購。業內人士認為,上述鬆綁政策應屬“口頭通知”,雖未發佈文件,但實際上已在執行。瀋陽樓市供大於求情況明顯,且房價收入比合理,限購政策無存在的必要。對於很多類似的二三線城市來説,即便真的取消限購,也難以真正激活市場。
住宅庫存壓力大
瀋陽鬆綁限購仍然顯得撲朔迷離。6月10日,有消息稱,瀋陽已取消限購政策,本地人和外地人可購多套住宅。媒體報道稱,瀋陽市住建系統一位官員證實,瀋陽正在調整限購政策,對本市戶籍家庭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在二環內可以購買多套房屋,但銀行不提供任何貸款。對於已擁有1套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能夠提供在本市1年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上述區域內限購1套住房政策依然不變。11日,又有消息表示,瀋陽自即日起恢復限購。
業內人士表示,據了解,瀋陽此前確曾召集房地産企業開會,口頭通知限購政策調整。但對於該項政策,瀋陽不會出臺文件予以明確。這種做法與此前福建省頗有類似之處,即僅作內部通報,但並不以紅頭文件的形式發佈。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表示,從瀋陽市政府的角度看,有四個理由對限購政策做出調整。
一是住宅庫存壓力大。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的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瀋陽新建住宅庫存為1828萬平方米,遠超京滬,僅次於全國庫存最高的天津。按過去6個月的移動平均銷量,需要22個月才能去化完畢。
二是房價收入比合理。該機構的數據還顯示,瀋陽市的房價收入比由2001年的9.3降至2013年的6.8,該趨勢與全國大部分城市相反。説明瀋陽並無任何房價泡沫,不需要限購。
三是瀋陽的限購範圍較小,僅限二環以內,實際效果有限。
四是瀋陽鬆綁限購的舉措,暗合監管層關於“分類調控”的要求。
市場短期難激活
事實上,在瀋陽之前,已有多個城市調整限購政策,如南寧、銅陵、天津、蕪湖等。另有一些城市通過調整普通住房認定標準、購房落戶、稅費減免等其他方式救市。根據中原地産不完全統計,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已有安徽、浙江、江蘇等8個省份16個城市進行了相關政策的微調或鬆綁。其中,長三角地區最密集。
分析人士認為,上述鬆綁調控的城市與瀋陽有著諸多類似之處,如庫存龐大、房價維持平穩乃至下調、地方財政收入受到影響等。
楊紅旭認為,限購本身屬於短期政策,其目的是通過抑制住宅需求,進而防範房價過快上漲,或使房價趨穩。而當前的形勢是,全國主要城市成交量明顯萎縮,全國房價已經面臨短週期性質的小拐點(並非長週期性質的大跌和崩盤)。因此,限購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同時,今年經濟穩增長的壓力很大,而近幾個月,房地産已經開始拖經濟的後腿。地方政府不希望房地産“大落”。因此,鬆綁調控就成為必然選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幅為17.3%,同期房地産開發投資增幅為16.4%。
值得注意的是,頻繁鬆綁限購對市場預期帶來不利影響。近期住建部工作組已奔赴各地進行督導,防止樓市政策的微調演變成大範圍鬆綁。分析人士指出,按照監管層的口徑,在調整政策的過程中,仍有紅線不可逾越:一線城市限購政策不得調整、最低首付比例等信貸政策不得擅自調整。
中原地産認為,在上述紅線範圍內,未來仍可能有城市跟風進行鬆綁。這些城市的主要特徵在於:庫存消化週期超過一年、一季度成交面積大幅下滑、土地出讓金過低、購地銷售比過高、有實質性降價樓盤、人口凈流出、新區面積過大等。取消限購雖屬中長期的大趨勢,但其短期作用或不理想。本輪市場轉冷更多是由於部分城市前期供應量過大、房價過快上漲等市場本身風險因素積累,以及前期成交集中釋放帶來的需求斷檔。因此,日益強烈的微調難以拉動市場成交。
楊紅旭也指出,當前市場處於下行通道,從制約購房需求的因素分析,貨幣政策和房貸執行的鬆緊程度,遠比限購放鬆、取消與否更重要。不過,取消限購對於地産股是一個短期利好。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