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之展望
老百姓過日子,每年都會盤算一下今年能賺多少、未來幾年收入會否增長。一個省、一個國家“過日子”,也不例外。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未來五年,江西要力爭實現“三個總量翻番、三個達到或接近、一個全國領先”的總體目標,即到2017年,實現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居民收入翻番,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位次前移,力爭基本公共服務、每人平均生産總值、城鎮化率等指標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準,生態文明建設全國領先。
回顧5年來發展成果
GDP超萬億
五年增長1.2倍
五年來,全省經濟總量實現大跨越,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生産總值超過萬億元,五年增長1.2倍,年均增長12.8%。財政總收入超過2000億元,五年增長2.1倍,年均增長25.2%。固定資産投資超過萬億元,五年增長2.6倍,年均增長32.1%。三次産業結構由15.6﹕51.3﹕ 33.1調整為11.7﹕53.8﹕34.5。
爭取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構築了南北呼應、競相發展的格局,全省區域經濟發展更具活力、更加協調。
進出口總額
五年增長2.5倍
全面完成了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一大批改制企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在全國率先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文化體制、財稅金融體制、政府機構、行政審批制度等改革穩步推進。
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五年增長1.2倍,年均增長17.1%;進出口總額五年增長2.5倍,年均增長28.7%,其中出口總額五年增長3.6倍,年均增長35.8%。
森林覆蓋率
提高到63.1%
生態環境建設紮實推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新提升。造林綠化“一大四小”、“五河一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城鎮污水處理、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成效顯著,重金屬污染防治紮實推進。
全省森林覆蓋率由60.05%提高到63.1%,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市縣全覆蓋,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由76.1%提高到80.7%,11個設區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全部達到國家Ⅱ級標準,生態環境品質位居全國前列。
高速公路
通車里程增1倍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城鄉建設取得新成效。公路、鐵路、機場、港口、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五年增加2054公里,增長近1倍。鐵路營運里程達到2735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五年增加527平方公里,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54個百分點。在6.4萬個村點開展了新農村建設,農村面貌發生明顯變化。
1400億財政
實施民生工程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準有了新提高。五年累計投入財政性資金1400億實施民生工程,解決了一大批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城鄉義務教育免費和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城鄉困難群眾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制度“四個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啟動白內障等六種重大疾病免費救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
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11222元增加到19860元,年均增長12%;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4098元增加到7828元,年均增長14%。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對口支援四川小金縣地震災後重建任務圓滿完成;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紮實推進,五年任務可望三年基本完成。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服務政府、廉潔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關鍵詞:舉措
全力推動經濟
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實現今後五年的目標,我省要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緊緊咬定發展不放鬆,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做大經濟總量,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發展品質,夯實富民興贛的基礎。
更加注重工業化和城鎮化雙輪驅動。以工業化的加速發展為城鎮化提供強有力的産業支撐,以城鎮化的加速發展為工業化提供更堅實的發展依託,大力推進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
始終堅持擴大投資、增加消費。深入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在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公共投資力度,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活力。把擴大居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著力點,建立促進消費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
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實施創新驅動。始終把改革創新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找準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不失時機深化改革。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推動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深入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
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的方針,突出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提升生態文明水準,努力建設秀美江西。
著力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努力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