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金融中心都在競相爭奪快速增長的離岸人民幣交易業務。而在國際市場需求日益增多以及政策層面的配合下,人民幣離岸業務這塊“蛋糕”也在越做越大。中國人民銀行已授權建行擔任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以及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擴大人民幣在歐洲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範圍和交易量,為中國大型投資者進行金融衍生品交易、雙邊貿易及直接投資提供了便利。此外,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人民幣和英鎊的直接交易會降低交易成本,減少匯率波動産生的海外匯兌風險
6月25日,上海迎來入梅以來首場暴雨,靜安香格里拉酒店的空調吹在身上有些陰冷。對於倫敦金融城政府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包墨凱(Mark Boleat)而言,這樣的天氣再熟悉不過。每年6-7月份,他都要例行公事到訪上海,今年也不例外。
在英國,包墨凱經常出現在媒體上。一週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英國,包墨凱幾乎每天都要接受電視臺和報紙的採訪。在中國,包墨凱的行程依然繁忙:與上海市政府高官會晤,同英國商會和上海新滬商聯合會代表座談,主持並參加倫敦金融城中國事務顧問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之後,他還將參加倫敦金融城、中國人民銀行和英國駐華大使館聯合舉辦的中英離岸人民幣市場研討會。
當天下午,結束與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的閉門會議後,包墨凱從陸家嘴打車返回酒店。透過計程車的玻璃窗,陸家嘴金融城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從眼前飛逝而過,與倫敦金融城相比毫不遜色,包墨凱需要認真觀察、重新了解這個“後起之秀”。幸運的是,英國政府與中國政府正處於“蜜月期”,一週前的兩項合作讓他看到了更多的發展契機。
清算行“落子”
糟糕的上海交通讓包墨凱遲到了15分鐘。沒有太多寒暄,“老熟人”之間的對話直奔主題——首個西方人民幣清算行落戶倫敦。6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授權中國建設銀行(倫敦)有限公司擔任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為什麼是倫敦?對於《國際金融報》記者拋出的這個問題,包墨凱有些吃驚。在他看來:“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倫敦是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市場,每天的外匯交易量達1.9萬億英鎊,承擔了全球18%的跨境貸款;同時,它也是歐洲最大的人民幣交易中心,具備交易多種貨幣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隨著中英兩國貿易交往日益頻繁,人民幣需求量不斷增加,成立清算行勢在必行。”
根據倫敦金融城發佈的最新一期報告:2013年,倫敦人民幣貿易融資規模近430億元,比2012年同比增長了10%;與此同時,人民幣出口融資規模從2012年的66億元激增至118億元,增幅高達78%。
“相比巴黎、法蘭克福、盧森堡等歐洲城市,倫敦的優勢比較明顯。”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首個西方清算行‘落子’倫敦,首先是其在時區上的優勢,這樣一來,人民幣可以實現全球24小時外匯交易;與此同時,倫敦金融城作為老牌國際金融中心,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著其他歐洲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此外,倫敦在國際政治、經濟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記者從英國物業顧問公司萊坊國際獲悉,被選定為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的中國建設銀行日前通過非公開交易收購倫敦金融城111 Old Broad Street寫字樓,或作為其倫敦分行,交易價格約為1.11億英鎊,賣家為比利時聯合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胡哲一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把清算行拓展到亞洲以外,對人民幣國際化有重要意義。如建行在倫敦建立清算行,在北京、倫敦和紐約三地建立接力清算團隊,就能超越時區限制,提供不間斷的清算服務,將有助於人民幣資金能在歐洲乃至全球範圍內更高效地運作。
“清算行的設立是倫敦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進程中重要的舉措,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好消息’傳來。”包墨凱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現在,任何一個銀行只要和建設銀行建立了合作關係,就可以進行人民幣清算業務。當然,對於建設銀行而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人民幣充足的流動性,從而維持市場的穩定。”
其實,2012年,倫敦金融城啟動了一項關於“將倫敦建設成為人民幣業務中心的計劃”,旨在推動倫敦發展成為人民幣國際業務的“西方中心”,並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
“當時,我們就曾建議英國財政部擴大倫敦的人民幣交易、清算和結算能力,並提出了倫敦發展人民幣市場的實際步驟和長期目標。”包墨凱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目前,已經有13家銀行加入了這項計劃,其中包括交通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多家中國銀行。清算行的設立無疑是對這項計劃的最好肯定和回應。”
直兌“第一單”
6月19日,作為銀行間外匯市場首批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做市商,中國銀行與渣打銀行(中國)完成銀行間首筆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同時,中國銀行縮減了人民幣對英鎊對客牌價點差,降低了客戶交易成本。
僅僅在發佈消息24小時後,人民幣完成了對英鎊直接交易的“第一單”。而且,在倫敦同業外匯市場,中國銀行倫敦分行與三菱日聯(香港)成功成交一筆即期英鎊兌離岸人民幣直接報價交易。
在朱寧看來:“直接交易有利於形成人民幣對英鎊直接匯率,降低交易匯兌成本,簡化操作手續,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包墨凱對於“直兌”也表示歡迎。他分析指出,“人民幣交易量不斷增加,有利於推進中英經貿關係穩步發展,也給中英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並非只有美元一種選擇,從而降低美元匯率風險。”
記者了解到,在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前,人民幣已經與美元、日元、澳元和紐西蘭元實現直接交易,英鎊成為直接與人民幣交易的第五種主要貨幣。
引入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做市商機制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可于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做市商詢價,再將各做市商報價平均之後得到當日人民幣對英鎊匯率的中間價。這與此前的人民幣對英鎊匯率中間價需根據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以及美元對英鎊匯率套算形成的機制大為不同,有助於降低貨幣兌換成本。
外匯交易中心宣佈啟動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後,中外資銀行反應積極。交通銀行經央行批准,成為首批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做市商;外資行方面,渣打中國首席執行總裁張曉蕾證實,渣打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宣佈啟動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後,馬上獲得央行批准,成為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首批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做市商。
簡單來説,所謂直接交易是指,人民幣與英鎊直接形成匯率,在直接交易之前,人民幣與英鎊需要各自與美元換算,間接形成人民幣與英鎊之間的匯率。
“中國加強與英國的經濟金融合作,英鎊和人民幣直接交易是重要的事件之一。”包墨凱指出,過去人民幣與英鎊的匯率需要通過美元進行套算,人民幣買賣價差實際上是兩個價差之和,直接交易以後,買賣價差會縮小,從而減少人民幣和英鎊之間的交易成本,“有利於推動雙邊貨幣在雙邊經貿往來中的使用,推動雙邊經貿的發展。”
數據顯示,2013年,英國對中國貨物出口增長了17%,中國上升為英國第七大出口目的地。另外,英國是當前中國最大的歐洲投資目的地。
在深圳經營服裝出口的郭小姐和英國客商的合作持續多年,聽説人民幣對英鎊可以直接交易,想找機會嘗試一下。
記者幫郭小姐算了一筆賬:如果她出口了價值1萬英鎊的服裝到英國,按照現在的匯率和結算方式,用美元結算,1萬英鎊可兌換16866美元,隨後,英國客商匯給郭小姐,郭小姐收到這筆美元,結匯給銀行,可得104854.24元人民幣;如果直接支付英鎊給郭小姐,結匯後,她可以獲得105653元人民幣。也就是説,直接用英鎊結算,可以多收入798.76元人民幣。
然而,這麼划算的買賣並非所有人都願意做。浙江一家外貿企業的張經理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我們仍會選擇用美元交易,之前吃過直兌的‘苦頭’。去年公司出口日本的一批玩具採用人民幣和日元直兌形式,雙方企業簽訂了直兌合同。等貨物抵達日本,日方在合同規定的最後期限向他們支付貨款,實際到賬時,匯率已經發生了變化,一下子損失數千元。之後,他們還與日方進行過幾次直兌,但由於日元匯率波動實在太大,最終雙方選擇放棄直兌。”
“貨幣直兌體現出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趨勢。”朱寧分析稱,“不過,直兌實際效果取決於外貿企業等雙邊貿易及投資中計價和結算貨幣的選擇。但從長遠看,人民幣與多個國家貨幣可以直兌,仍將促進中國企業與這些國家的外貿發展。”
離岸中心之爭
清算行“落子”與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被認為是人民幣國際化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倫敦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重要砝碼。
包墨凱對於倫敦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充滿信心。在他看來:“倫敦本來就是國際金融中心。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交易佔有很重要的分量,是形成海外離岸市場的重要方面。上述兩項舉措將幫助倫敦更好地培育離岸人民幣市場。”
在世界主要儲備貨幣中,人民幣已經實現了與除歐元之外的所有主要貨幣的直接交易。除了倫敦,包括巴黎、法蘭克福、盧森堡在內的多個歐洲城市都在積極發展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這一次,倫敦佔得先機,這勢必促使其他地方採取積極措施。
“人民幣與英鎊直接交易,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對美元的依賴。”包墨凱告訴記者,“未來的國際貨幣將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不再以美元作為惟一的核心貨幣,這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舉措。”
不過,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不應該通過政府手段,而是由市場決定,市場願不願意接收人民幣。”當前中國經濟總量較大,並不代表中國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也不代表人民幣具有很強的全球競爭力。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條件尚不成熟。”華民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從靜態的角度來看,人民幣缺乏競爭力,當前中國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參與國際競爭,對匯率極為敏感,而且當前出口下降、經濟增長放緩和人民幣遠期匯率的下降,使得人民幣已經成為了空頭貨幣。”
一方面,中國沒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品,華民分析稱,美元之所以能夠成為國際貨幣,因為美國有蘋果公司、有汽車工業、有波音飛機;日元亦是如此,日本有汽車工業、家用電器等。
“另一方面,中國也沒有投資資産。”華民認為,“如果只是純粹的交易貨幣,人民幣很難成為國際貨幣,與英鎊直接交易只是為倫敦金融市場提供了投資套利的機會,或是給遊客和移民提供便利。”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市場分析人士也表示不看好。他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人民幣對英鎊的直接交易不會改變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格局。美元和歐元是毫無爭議的兩大主導貨幣,英鎊和日元是使用頻率較高的國際貨幣,但是僅處於國際貨幣的第二方陣。
對於中國專家的聲音,包墨凱都記在心裏。對於即將舉行的倫敦金融城中國事務顧問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他充滿期待。因為今年有太多值得關注和討論的話題,比如,上海自貿區的經營管理情況。
“上海自貿區這個新生事物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包墨凱坦言,“雖然它不可能挑戰倫敦金融城和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是,它的設立無疑會為中國經濟、金融的進一步開放創造條件,也將給更多的外資企業提供發展機會。”(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