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投資指南  > 正文

7月理財產品信披僅佔比五成 理財產品市場成老大難

2015-08-11 10:51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信息披露一直是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老大難問題。根據普益財富的最新統計,7月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共計7014款,其中公布到期收益率的產品有3532款,佔比僅為五成。

  盡管針對銀行理財產品披露不足的問題,監管部門早在2013年7月就曾推出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係統,力求加強銀行對監管部門的信息披露度,但來自研究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情況並未明顯改善。

  根據普益財富的數據,今年二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32910款,發行規模估計為19.75萬億元,而信息披露方面則問題多多。首先,從量上來看,信息披露數量嚴重匱乏。二季度中,納入監測的銀行共有297家,其中上海銀行、吉林銀行、中原銀行等200余家銀行在運行產品信息披露上得分均為零,甘肅銀行、內蒙古銀行、淮海銀行等100余家銀行在到期產品信息披露上得分均為零。

  銀行信息披露究竟為何難以透明?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理財產品信息披露沒有強制性規定,所以部分銀行會選擇性披露。尤其在結構性理財產品上,由于此類產品收益波動較大,一些產品不能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會引起投資者和市場關注,所以銀行索性對到期收益率信息封閉起來不做公布。

  普益財富研究員匡宸郗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有效的信息披露能為投資者提供充分的信息,有利于形成正確的投資決策。而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在信息披露方面現狀堪憂,在信息不對稱和監管空白的雙重作用下,使得市場產生了大量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行為,造成銀行“剛性兌付”、理財產品“飛單”等諸多問題。

  “只有銀行真正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後充分的信息披露,將選擇權交到投資者手中,讓其在信息充分的條件下自由做出投資選擇,投資者才會心甘情願接受可能的風險。”匡宸郗說道。(孟凡霞)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