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2016中國經濟論壇——穩增長、防風險、促改革”上,專家們就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未來走勢展開熱烈的討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認為,全球經濟仍然會在低位運作,而美國經濟走勢是未來全球最大的不確定性。
對於中國經濟增長,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的觀點是:改革有望提升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中國有望通過“L”形增長,至2022年使每人平均GDP達到12600美元,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全球經濟仍會在低位運作
“近兩年來,全球經濟正經歷著GDP增速下滑、投資下滑、貿易增速下滑、油價下跌、CPI不斷下跌、真實利率持續下降的負面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分析指出,在今後的2至3年裏,全球經濟仍將在低位運作。
對於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對全球産生的影響,朱民認為,確定中又有著不確定性。“確定的是,特朗普初步打算將企業所得稅從當前的35%降到15%;要實施保護美國本土企業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等。而不確定的是,特朗普將如何實施他的政策。”
朱民分析認為,美國加大基礎設施開支,經濟因此可能會走強。同時,他預判,2016年美聯儲會加息,而且明年也可能會繼續加息。“伴隨美元走強,全球資本市場將會受到影響。然而,美國也要面臨財政和經常賬戶的赤字,這將會使美元産生波動,從而會對資本市場及中國經濟産生影響。”
改革有望提升中國經濟增長潛力
根據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的預測,“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的GDP增速將在6.2%至6.7%之間。而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和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李迅雷均預測,2016年GDP增速為6.7%,2017年GDP增速為6.3%。
在祝寶良看來,中國經濟底部尚未出現,二次底部預計在2018年。李迅雷也指出,2017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未消。
對於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蔡昉認為,中國經濟可能正在經歷短期的和中長期的兩個“L”形增長軌跡。由於受到不可逆轉的人口紅利消失影響,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中國經濟不再走出“V”形走勢,而改革可以提高潛在增長率水準。
在蔡昉看來,長期的“L”形增長趨勢,是由長期的改革紅利所創造的。例如,戶籍制度改革從供給側效應上可以提高非農産業的勞動參與率、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從需求側效應上可以擴大消費群體;教育培訓改革和生育政策調整,也都會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提高經濟潛在增長率。蔡昉表示,中國每人平均GDP有望于2022年達到12600美元,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祝寶良則指出,中國經濟增長需要進一步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擴大去産能範圍,將有色、造船等納入,強化市場手段;審慎開展企業去杠桿;要把防風險放在重要位置;推動行政、國企、金融、財稅、土地制度、社保等改革。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