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趙展慧)中國創業熱潮引起世界矚目。近期彭博社文章稱,“自2010年來,中國初創企業數量每年以將近100%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達到161萬家”“這一速度全球稱冠,幾乎是排在第二名的英國的兩倍,也遠遠高於美國”。時下,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每分鐘誕生8家企業,這是今年前三季度創業的中國速度;拉動GDP增速約0.5個百分點,這是前三季度創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
對創業者來説,“草根”不再是自嘲。“我們都是最普通的百姓家孩子,沒想到能有這麼好的創業成果。”讓創業咖啡香味飄蕩在中關村的拉勾網創始人鮑艾樂説。同時,創業者還創造了強大的帶動效應,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創業功不可沒。
雲計算、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成為創業的主要內容之一。“創新有利於推動産業結構調整,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並帶動新技術的發展。”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説。
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冒尖的眾創空間,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成了項目、人才、資本線上線下對接的平臺。同時,創業基金、天使投資、眾籌等多種方式正推動“中小企業融資難”破題。
近一年來,國務院陸續出臺了《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等20多項政策,地方政府出臺了2000多項相關配套政策。在這些政策中,政府充分顯示了“放”和“管”的藝術。
決心做減法,政府把權力減下去,營造寬鬆的準入環境。工商登記實行“先照後證”,前置審批事項85%改為後置審批,國務院部門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537項,據測算每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近千億元。
精心做加法,政府把服務提上來,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府採購政策,加大財政資金支援和統籌力度,加快設立國家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打造互動對接、成果轉化的創新創業公共平臺,為創業助力。
[責任編輯: 陳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