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新型城鎮化需防重蹈“鬼城”覆轍

2014-04-14 15:5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近日正式公布,在網民看來,《規劃》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毋庸贅言。盡管如此,一些網民擔憂,地方在落實規劃時會再現新城因缺乏產業、就業和服務業支撐淪為“鬼城”“睡城”等老問題。

  有網民指出,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要克服已經出現的諸多問題,抓住“以人為本”的牛鼻,以產興業,讓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鬼城”之憂

  “新型城鎮化規劃在此刻出臺,恰遇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提振經濟的作用。”網民“易鵬”指出,一方面,從長期來看,新型城鎮化有利于破解二元結構,縮小貧富差距,擴大內需,提供社會穩定預期;另一方面,從短期效應來看,新型城鎮化不是房地產化與投資的大躍進,但還是會在棚戶區改造、軌道交通等方面提供投資機會穩增長。

  然而,規劃能否改變過去數年城鎮化建設中頑固存在的老問題,仍然令不少網民感到擔憂。他們耳聞目睹了“旱地拔蔥”式的發展讓一些城市的新城淪為“睡城”“鬼城”,其中一些人對新城加劇的交通擁堵、生存空間逼仄、資源浪費等現象,更是有著切膚之痛。

  據一些自稱居住在“睡城”的網民反映,每天兩趟的通勤“春運”令人心力交瘁;出租車司機不敢在上下班高峰期出車;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加劇讓生存質量下降……新城不僅沒有緩解中心城區壓力,反而進一步加重“城市病”。

  前車之鑒

  網民指出,諸多新城快速擴張、投資過度、依賴房地產等不科學的發展模式,導致部分地方的城鎮化徒有其表。

  “新型城鎮化就是要克服過去已經出現的諸多問題。”網民“陳國強”說,過去城鎮化把重點與焦點都集中在了土地的城鎮化上面,總是謀劃著如何把小城市變成中型城市,中型城市如何變成大城市,把舊城如何改造成新城市。

  他還表示,在人的城市化或城鎮化問題上,並沒有明顯體現出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特別是沒有把農村轉移人口的市民化當作城鎮化重中之重來對待。而在城鎮化的資金問題上,過去的城鎮化也沒有形成穩定及多元化的投融資模式,所以出現了今天積重難返的土地財政問題。

  網民“殷建光”認為,過去,一些地方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往往主觀意志、權力意志強烈,結果,城鎮化成了作秀,成了形式主義工程,形成了“趕牛上樓,車庫養豬”的怪相。這樣的城鎮化都不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是以官為本的城鎮化,這樣的城鎮化不能要,必須停止。

  以產興業

  有網民認為,新型城鎮化規劃正力圖在轉移人口市民化方面有所突破。網民還建議,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抓住“以人為本”這一牛鼻,以產帶業,讓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我從來對被吹捧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持懷疑態度,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說到底還是地與地挂鉤,眼中無人。”網民“華生2010”說,新型城市化以人為核心的關鍵要把新增建設用地與市民化人口挂鉤。國務院的新型城鎮化規劃終有此一條,雖說是探索亦見進步。

  網民“楊建國”指出“新型城鎮化不能孤軍深入,需與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工業化是發展的動力,農業現代化是發展的根基;信息化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而城鎮化是載體和平臺,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

  網民“殷建光”認為,以人為本是落實“新型城鎮化規劃”的牛鼻子,期盼各級政府部門能夠抓好這個牛鼻子,從農民的需求、農民的認識出發,挖掘農民的智慧,引領農民走上最適合本地的城鎮化道路。(記者 張小潔 整理)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