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小額信托產品悄然增多 信托門檻降低還需考量

2014-10-10 10:08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據公開信息統計,截至9月份,50萬元起步的信托計劃增至7只

  ■本報記者 夏 青

  信托理財一直走“高大上”路線,起步門檻100萬元是最低,不過由于當前的市場環境影響,50萬元起步的信托計劃悄然增多。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9月份,50萬元起步的信托計劃共計7只,規模共計38868萬元,分別由四川信托及山東信托發行。而8月份,50萬元起步的信托計劃數量為零,今年前8個月,月均此類小額信托計劃3只。至5月份以來,數量開始增多。

  格上理財研究員王燕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產品類型來看,都是主動管理型產品,低起點主要是為了快速募集。當前的市場,不太好募集,小額募集起來較容易一些。而這種主動管理型的產品信托公司運作起來也更有主動性,方便、靈活一些。

  投向多個金融領域

  據不完全統計,9月份,50萬元起步的小額信托計劃共7只,其中四川信托發行5只,分別為錦恆9號財富管理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川信?申富5號第一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川信?申富6號第一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融金2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融金16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還有山東信托發行的2只,分別為鼎鑫28號(天朗軒)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鼎鑫27號(中國名家書畫)藝術品投資。

  7只信托計劃的預期收益率均在9.5%—10%,就投向領域來看,四川信托的投向均在金融。信托計劃的推介資料中顯示,信托財產主要投資領域如下: (1)銀行存款、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AA+級企業債、A-1及以上短期信用評級的企業短期融資券、債券逆回購、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市場基金及其它貨幣市場產品; (2)證券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計劃; (3)基金專項子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計劃; (4)信托公司發行的集合信托計劃(含受托人發行的集合信托計劃)。 信托資金不得投向國家政策、法律法規限制或禁止的領域。

  與四川信托不同,山東信托的2只計劃均投向藝術品領域。“鼎鑫28號”主要投資于法律允許買賣的文物及藝術品,重點投向中國名家書畫,並在信托期限內以轉讓、拍賣、私人交易等方式處置藝術品實現收益。“鼎鑫27號”主要投資于書畫作品,並在信托期限內以轉讓、拍賣、私人交易等方式處置藝術品實現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十一”長假剛過,就有一款小額信托發行。日前,中航信托發行了一款50萬元起步的信托計劃——天豐富貸係列結構化信托。資料顯示,該信托計劃資金用于向符合條件的個人發放房屋抵押貸款。

  信托門檻是否應該降低

  雖然購買這些信托計劃起步門檻是50萬元,但王燕娛表示, 50萬元起步,這還需要投資者出具資產證明,證明投資者本人有100萬元以上的金融資產。因為信托產品並沒有設定必須100萬元起步,但是是對合格投資者有要求,最少要有100萬元的金融資產。

  《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規定,投資一個信托計劃的最低金額不少于100萬元,如果是自然人,則需要提供相關財產證明,例如個人或家庭金融資產超過100萬元,或是個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內每年超過20萬元,或夫妻雙方合計收入在最近三年內每年收入超過30萬元。此外,該辦法還規定,信托受益權進行拆分轉讓的,受讓人不得為自然人。

  相較于一般理財渠道,信托產品因其低風險,並能提供穩定收入回報吸引不少投資者的目光。但100萬元的門檻讓普通投資者可望而不可及。最近兩三年,有不少機構通過各種方式降低門檻,最為常見的模式莫過于通過設立TOT來降門檻。從目前TOT產品來看,一般門檻降至20萬元至50萬元,也有個別低至5萬。這類產品收益率一般在6%—8%左右,低于普通單一投向的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但高于普通銀行理財產品,價差在0.5至3個百分點之間。

  此前,還有“信托100”網通過類似眾籌模式投資信托產品,門檻降至100元。雖然信托100網站被銀監會定為違規,但目前這一網站仍在運作之中。

  業內人士表示,這表明信托在各種理財渠道中比較受歡迎。不過,當前隨著“剛性兌付”預期的打破,信托的部分優勢將逐漸消失,信托門檻是否應該隨之調整,需要討論。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