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小企業産融結合發展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論壇上,業內專家就中小企業産融結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工商登記註冊企業1527.8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1.8%,個體工商戶達到4564.1萬戶,增長了2.43%。作為我國企業中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中小企業在繁榮經濟、增加就業、推動創新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二季度,國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連續第12個季度低於臨界值100以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內中小企業生産狀況不佳。
北京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研究員房西苑認為,面對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整體趨勢,一些身處傳統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因其實力弱、資金少勢必會被淘汰出局。中小企業要想“活下來”,對自身的結構調整很必要,但由於缺少資金、技術、人才,其轉型並不容易。
房西苑表示,轉型升級的出路分為“上天”、“入地”和“出海”三條。“上天”即企業需要積極擁抱目前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行業;“入地”是鼓勵企業要“接地氣”,把“根”扎到消費者當中,向服務業轉型;“出海”則是指有實力的中小企業可以去國外投資,尋求發展的契機。中小企業在實現較好轉型的基礎上,才會得到更多的融資機會。
在這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企業的競爭形態正在從“技術競爭”和“市場競爭”轉向“資本競爭”。但融資難題始終困擾和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李子彬表示,今年以來,受經濟形勢影響中小企業庫存壓力增大,經營成本特別是財務成本上升,60%至70%接受調查的企業認為,目前融資成本壓力較大,較往年有上升趨勢,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沒有明顯緩解,金融體制改革需求迫切。
深圳市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瑋認為,當前資本的流向過於“趨利而為”,不願冒風險。實際上,任何一家投資公司的投資理念都以風險管理為基礎,那些不賺錢但前景好的企業同樣能獲得融資。在他看來,任何一筆投資都是審慎的,特別是隨著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給投資人提出了不少挑戰。因此,在投資過程中,投資人偏向選擇自己熟悉或能夠把控的行業和企業。
對中小企業而言,産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是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迅速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但融合需要過程,收益的當期性和風險的滯後性是融資過程中始終存在的矛盾。
對此,北京潤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晏文勝認為,中小企業要從商業模式上審視自身,合理把控現金流,進行科學融資,才能從根源上解決資金盈利不足的問題。否則,即使有大額資金流入,其發展也難以為繼。
中小企業由於其規模小,在全社會信用體系並不完善的當下,他們很難獲得資本市場的關注。面對當前産融結合難題,中小企業該如何破局?
晏文勝認為,優質項目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投資人在投資時首先會從商業模式和所處的行業進行考察,目標企業起碼要在5年之內有持續成長的空間。同時,企業的團隊文化同樣是投資人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融洽的、樂於分享的團隊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
企業吸納金融資本才有發展後勁。對此,房西苑表示,金融資本要為産業資本服務,而産業資本如何吸引金融資本?他用雞蛋做了形象的比喻,企業就像一隻雞蛋,這只雞蛋如何破殼決定著其未來的發展。從裏向外的破殼意味著新生命的誕生,企業要解放思想、突破自己,通過並購、重組等方式主動尋找到上升的出路,而由外力打破的“蛋殼”,則將面臨“死掉”的風險。
在融資中,資訊的對稱同樣不容忽視。陳瑋結合自身多年的經驗告訴記者,不少企業在融資時“信誓旦旦”,獲得投資後卻急於套現“卷款走人”,導致了不少投資人在向中小企業投資時格外的小心謹慎。在産融結合的過程中,資訊對稱是關鍵因素,企業要以誠信為本,敢於“亮家底”,將自身的資産存量公開透明地展示給投資方。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