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財付通、網易寶……大陸的第三支付做得風生水起,給網購帶來極大便利。不過在臺灣,你想在網上買東西,仍停留在刷信用卡、ATM轉賬階段。臺灣“網購元老”詹宏志日前炮轟臺當局政策保守,致島內網購業“連非洲都不如”。對大陸電商層出不窮的行銷手段,人為造出個“雙十一網購節”,有臺媒發評論感嘆“大陸業者的創意讓臺灣集體汗顏”。大陸很多行業發展也許不如臺灣,但在時髦的電子商務領域,已遠遠將其拋在身後。
臺灣網購市場幾乎未被開發
1996年5月,詹宏志創辦了臺灣首家網購公司Pchome,他也被稱為“亞洲科網教父”,當時馬雲剛接觸網際網路不久,3年後阿里巴巴才成立。如今,阿里巴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網路公司,Pchome的交易額卻連其零頭的零頭都不到。前不久,詹宏志炮轟臺當局不支援網購業,“發展水準連非洲還不如”。
據臺媒披露,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努力發展電子商務,網購佔社會消費的比重,臺灣地區目前僅為1.3%,遠遜於韓國(12.8%)、日本(9%)和中國大陸(6.2%),幾乎是未開發的市場。有島內業者痛批,臺灣網購業發展滯後,難怪淘寶網一“登臺”便長驅直進,似入無人之境。
導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臺灣普通民眾對網購的熱衷遠不如大陸。來自臺南的網友KK説,她不網購的原因是,臺灣很小,買什麼東西都方便。50歲的Tina對網購也很保守,她説,之前曾網購過,發現品質不行,後來就不怎麼買了,除非網上有特別超值的商品才會買。家住臺北市的張先生説,他周圍也有不少人網購,但比例絕對沒有大陸高。對於臺灣人“瘋淘寶”,他認為,其中很多人並非普通的消費者,而是想賺差價的批發商。
臺當局政策保守“謀殺”網購業
臺灣網購業發展滯後,島內很多電商將其歸結為第三方支付落後競爭對手太多,導致付款太麻煩、評價體系不完備,讓網路買家的權益得不到切實保護。
這兩天,在天涯臺灣版上,不少大陸網友好奇,臺灣沒有第三方支付,買家究竟是如何網購的?有島內網友釋疑説,賣家可以委託物流業者帶上POS機到府送貨,待買家檢驗滿意後刷信用卡;或者,買家先通過ATM轉賬,賣家收到匯款後再發貨。對此,大陸網友普遍感到驚訝,有人甚至指“這種方式落後大陸一個世代”。
今年3月,臺灣第三方支付政策鬆綁,出現了像“歐付寶”、“支付連”第三方支付廠商,不過僅停留在信用卡代收代付階段。臺灣淡江大學財金系主任聶建中告訴導報記者,臺灣的第三方支付起步慢,有些客觀因素,如市場需求不夠強勁,因為在臺灣刷信用卡非常方便。
臺當局在政策上也很保守,如一直堅持只有銀行才可以做第三方支付,但銀行又不想做,因為怕其信用卡業務受衝擊,企業想做又不允許。聶建中説,臺當局主要是怕有風險,“他們擔心在網路交易上,若無銀行等金融機構把關,消費者權益會受損”。
此外,讓島內電商火大的是,服貿協議開放臺業者經由福建“登陸”發展網購業,但由於朝野惡鬥,該協議仍躺在“立法院”裏睡大覺。臺“網購元老”詹宏志日前痛批,有此“政府”,何須敵人?
臺第三方支付被指“山寨”支付寶
上個月,阿里巴巴赴臺佈局,一口氣申請多達267項專利,震撼島內業界。臺當局怕衝擊本土電商業務,遲遲不願審批。對此,《中國時報》發文指出,大陸電商創新能力足以讓臺灣人警惕。有網友吐槽,臺灣目前兩家第三方支付“歐付寶”、“支付連”,連名字都像是大陸支付寶的“山寨版”,還談何創新。
此外,對於大陸“光棍節”的“橫空出世”,臺灣《旺報》也感受到大陸商家的精明與創意,評論指出,11月是大陸消費淡季,近年來因“光棍節”的帶動,反成了消費旺季,是商家“有節過節、無節造節;沒有淡季的市場,只有淡季的思想”行銷成功的經典案例。評論感嘆,臺灣商家卻沒能把握商機。
相比大陸很多連鎖如蘇寧、國美等都已介入電商領域,臺灣的傳統百貨公司卻很保守,如SOGO、遠東百貨、新光三越等幾乎都沒轉型,他們普遍擔心介入電商後,其實體店的生意會大受衝擊。
知名天使投資人李開復認為,臺灣一直停留在硬體製造的“黃金歲月”,導致錯過了發展軟體的最佳時機,當全球都在談網路前沿科技時,臺灣卻仍是臺積電與鴻海。臺灣電子商務方面創新力不強,或將妨礙其整體經濟的轉型。
Tip1
網購佔社會消費比重
韓國:12.8% 日本:9% 中國大陸:6.2% 臺灣地區:1.3%
Tip2
直到今年3月,臺灣第三方支付政策才鬆綁,此前網購只能通過POS機或ATM轉賬(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楊思萍)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