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QA  > 正文

“開瓶費”怪象:越高檔飯店越敢強收 背後有什麼玄機?

2014-03-17 09:3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上海3月15日電(記者陸文軍、陳鑫盛、莊成青)包房最低消費、禁止自帶酒水、強收開瓶費……在國內餐飲業,這些不成文的“行規”早已備受質疑。儘管近年來各地主管部門相繼出臺規定,認定商家此類做法屬違規,包括最高人民法院也明確這屬於“霸王條款”,但記者日前實地探訪發現,這些餐飲業的“霸王釘”依舊難拔,而且往往是越高檔飯店越敢收,其背後有什麼玄機呢?

  禁令之下“霸王釘”依舊難拔

  在上海的實地探訪中,幾乎所有的高檔酒店對於記者自帶酒水都提出了收取開瓶費的要求,價格從100元-200元不等。例如虹橋路某個高檔會所式飯店的工作人員直接給出了“紅酒一瓶100元,白酒一瓶200元”的開瓶費價格。

  作為高端餐飲場所集中的區域,這種價位的開瓶費在這一帶幾乎成了“行價”。周邊區域聚集著各類規模較小的高檔餐飲場所,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要求收取開瓶費,並且價格均開到每瓶上百元的水準。

  記者從不少餐飲場所了解到,“開瓶費”一般有“彈性”,老主顧可收可不收,點貴菜或者達到了動輒幾千元的包房最低消費,也可以減免“開瓶費”,而且一些生意不太好的餐飲場所,開瓶費也可以商量。“總之開瓶費大多沒有列在功能表上,實際上沒什麼依據,就是"規矩",看情況收,看人頭收。”一位上海高檔餐飲會所的服務員説。

  但也有“強收”開瓶費的飯店,譬如上海西郊一家叫做“西郊某號”高檔餐飲場所,網上點評顯示其每人平均消費高達649元,地點隱蔽,菜品昂貴。記者暗訪時與之商量是否可以減免開瓶費,店方態度強橫“一定要收取200元一瓶開瓶費,不收不行”。

  收開瓶費,消費者挨“宰”;如果在這些飯店裏點酒水,被“宰”得就更兇。實際上,這些飯店強收開瓶費,就是為了設置消費障礙,變相迫使消費者在酒店點價格遠高於市場價的酒水。

  記者調查發現,酒店以過高價格出售酒水的問題屢見不鮮。例如500毫升裝的53度飛天茅臺酒,在網上電商不過賣千元出頭,但在上海西郊的一些高檔會所竟高達3200元。

  老生常談,就是管不了“霸王”開瓶費?

  事實上,就酒店能否收取開瓶費、設置最低消費額度等問題,國內餐飲行業長期爭論不休。

  “酒水利潤目前仍是我國餐飲業收入的重要來源。”對於開瓶費,復旦大學旅遊學副教授吳本説,國外酒店所提供的酒水本就包含了酒店服務(例如窖藏),而國外消費者也比較認同不自帶酒水的觀念;反觀國內餐營業,菜肴的利潤相對不高,於是酒水的價格就被提高了,但飯店的酒價虛高導致利潤偏離正常水準也是突出問題。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酒店管理系主任饒勇則告訴記者,國內酒店往往沒有明確告知,結賬時強收開瓶費,這種行為就違規了。

  去年12月9日,北京市工商局公佈餐飲行業6種不公平格式條款,其中就包括了“禁自帶酒水”“包間最低消費”等,並宣稱逾期不改者最高罰3萬元。規定一齣,就引起餐飲業爭論,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與中國烹飪協會甚至發出公開信,請求主管部門對相關問題作出解釋。

  “目前,消費者針對酒店強收開瓶費的投訴一般都能成立。”饒勇表示。上海市早在2003年就出臺《上海市規範餐飲業經營行為的辦法》,明確規定酒店禁止自帶酒水、強行收取開瓶費的行為屬違規。近期,最高人民法院也表示,餐飲行業中的“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設置最低消費”屬於服務合同中的霸王條款。

  “道道禁令”卻難抑酒家強收開瓶費衝動。因為在實際操作中,要嚴格對飯店的各種“霸王條款”執法相對較難,很多飯店抱著“法不責眾”的心態強收開瓶費,包括相關行業協會也就開瓶費問題叫板工商主管部門。歸根結底,背後都是利益作怪。

  此外,在饒勇副教授看來,消費者群體的維權意識不強,也是亂收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碰到餐飲業亂收費時,消費者通常礙于面子,或不願較真,這也就縱容了這種風氣的形成。”而另一方面,由於亂收費的酒店數量太多,過高的執法成本也一定程度上使酒店亂收費現象屢禁不止。

  “霸王條款”背後還有玄機?

  記者調查還發現,越是高價高檔飯店,強收開瓶費等“霸王條款”越是“理直氣壯”,那麼“店大欺客”底氣何來?

  實際上,隨著“八項規定”等相繼出臺,“三公”浪費也得到了明顯整治。一年來,餐飲業、尤其是高檔餐飲企業的生意逐漸難做了起來。在高檔餐飲市場並不樂觀的同時,某些高檔餐飲企業強收開瓶費、設置最低消費的“霸王現象”現象為什麼還是如此“頑固”?

  記者實地觀察發現,某些高檔餐飲場所強收開瓶費,底氣來自於客源不斷,經營壓力不大。如上海虹橋、西郊附近聚集的高檔餐飲會所、飯店、酒店,位置通常比較偏僻,不像市區的星級酒店多位於高樓,酒店大門通常不顯眼,且關得非常嚴實,砌起較高的圍墻,酒店建築主體也顯得比較低矮普通。

  這些名為“西郊某號”“虹橋某號”的餐飲場所,有些甚至不挂招牌。在虹橋路上的一家“某號”餐飲會所,高墻銅門,客人到了才開大門,客人進門又快速關攏,門外更有安保“站崗”,裏面觥籌交錯,外界難探究竟。

  西郊某酒店的一位保安告訴記者,該酒店原來名為“某某會所”,“後來因為太過於高調、顯眼,就改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較為普通的餐飲企業名稱。而記者也發現,在這家酒店大門後安置了一塊影壁,即使大門敞開,路人也無法看到酒店大門背後究竟是怎樣的場景。

  經常去這些場所消費的經商人士陳先生告訴記者:“這些地方每人平均消費動輒600元以上,高的幾千塊都有,開酒就更沒底了,根本不是普通客消費的地方。恐怕還是有不少是公款消費,或者有權力的部門讓企業來買單,要不就是做生意的宴請權力部門的領導。外面"風聲"越緊,這些隱蔽場所生意越好。開瓶費其實很簡單,如果生意不好就要為生存擔憂,沒有客人到府商家還會計較開瓶費嗎?”

  一位長期關注“三公”問題的專家認為,一些高檔餐飲會所仍然強收開瓶費,背後的玄機在於這些場所消費依然火爆。這説明遏制公款浪費、反對奢靡之風的口子還要進一步收緊,要把這些隱蔽的場所也納入監管的視線。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