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線上消息:2014年11月29日,由知名公益人鄧飛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180名校友共同發起的e農計劃在京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籌備一年多的e農計劃正式啟航步入正軌。據悉,e農計劃主要通過將鄉村的特色農産品、優質旅遊資源、民族文化資源、生態資源等進行包裝和售賣,從而幫助鄉村農民增收,“讓農産出村,請爸爸回家”。
發源:一個孩子一戶農家一棵核桃樹
“整個e農計劃發端于很小的一個事情,就是一個孩子一戶農家一棵核桃樹,源於一個人的夢想,一個愛心的傳遞。” e農計劃副理事長周勇介紹。這個孩子叫四宏,來自雲南大理漾濞縣漾水鎮安南村,父親失聯母親改嫁,和爺爺生活,身患先天性心臟病,不手術活不到20歲。
“去年,大病醫保團隊從雲南大山裏帶出四宏這個孩子,今年我們幫助四宏手術後,並通過e農計劃幫助他的爺爺賣核桃,建立穩定生活,恢復一個家庭的歡笑”,鄧飛在演講仲介紹到。
購買就是公益,消費就是幫助孩子
“在未來幾年我們只會做一件事情,就是銷售,就是千方百計地把鄉村農産品給賣出去。”鄧飛認為,消費者通過購買農産品,幫助農村家庭增收,使農民工返鄉,實現家庭團聚,因此購買就是公益,消費就是幫助孩子。
周勇認為,在e農計劃連接的兩端,捐資者和受助者作為城市和鄉村優質資源的代表,通過相互地付出、交換和互動,實現自身的價值。湯浩最開始購買核桃的想法很簡單,“買些核桃,支援下需要幫助的人。”最開始他認為自己是個付出者,但當他收到核桃的時候,“比較意外,一是核桃很好,家人都愛吃。”他發現通過一棵核桃樹和一個孩子、一個家庭有了情誼。
“帶著自家的孩子深入鄉村,一起幫助鄉村建立能力,收穫成就和快樂。幫助中歐二代、三代培養仁愛、共情與領導力。每一個發起人及其家庭將成為e農計劃開發的鄉村優質資源的主要受益者,享受優質生態的稀缺資源”,鄧飛認為這是e農計劃的價值之一。
在受助者一端,鄉村孩子除了吃飽穿暖,生活學習無憂,可以逐步實現擁有父母的愛與陪伴,身受了民間社會哺育的他們,未來將擁有更舒展的身段,植入愛意的心靈。
商業化運營助力“可持續的公益”
據悉,“e農計劃”已經在註冊申報成立私募基金會,基金會的出資人也是“e農計劃”的發起人,通過基金會的運營,使募集的資金髮揮最大化的作用,持續資助其他公益項目的發展。
在成立基金會的基礎上,“e農計劃”將會針對貧困鄉村的優勢資源,通過直接投資、品牌合作或註冊成立若干商業運營公司,通過商業公司的運營幫助縣域經濟的發展,幫助農戶能夠持續地增收,同時投資收益也將會成為其他公益項目的資金來源,最終成為可持續公益基金的閉環。
此外,e農計劃將會和其他公益組織、企業和專業機構進行戰略合作,形成一種共贏和開放式的合作,互通有無,共同發展。
“第三個是兒童成長的可持續,他們真的能夠健康的、有信心的、有尊嚴地成長起來,並且成為我們整個的社會發展和我們公益事業發展的堅強的後備力量。” 周勇認為這是“e農計劃”的第三個可持續。e農計劃的所有公益項目,包括鄧飛發起的免費午餐、大病醫保、微博打拐、暖流計劃等八個項目,都專注于貧困鄉村孩子的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