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兜底增持”的信任危機

2017年06月12日 08:31:29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兜底增持”火了沒幾天就熄了火,與其説是審美疲勞,不如説信任危機。

  大股東增持,一般被視為大股東對公司發展前景有信心的表示。在發生股權之爭或公司股價出現異常波動時,只要大股東出面增持,也就不難對穩定和提升公司股價起到一定的利好作用。而對那些推行了員工持股制度的公司來説,公司股價發生異常波動,員工和大股東一起挺身而出,為維護公司形象而戰,當然也順理成章。在2015年滬深股市行情巨震時,不少上市公司員工跟大股東和公司高管一起出手增持,其中不乏大股東以承諾賠償損失的方式為員工參與增持兜底的身影。

  不過,眼下的兜底增持,最大的特點卻並不是大股東甚至公司高管身先士卒,恰恰相反,他們並不增持甚至根本就不想增持,卻號召員工增持。説這樣的兜底增持不靠譜,要害正在於此。大股東和高管嘴上所説對公司前途有信心,他們為什麼不帶頭增持?大股東們並不是不知道,員工增持的實際力量事實上很有限。但重要的意義並不在於他們能買入多少公司的股票,而是對市場的積極作用。如果市場也能因此而跟著員工的行動一起增持,豈不就能將公司跌落下來的股價再重新挺上去一陣了嗎?如是,則“兜底”承諾期間參與增持的員工非但不虧,反而還多少賺了點錢。説穿了,這無非也就是一種借力卸力的遊戲。風險由出錢出力的人承擔,而動口不動手的人則不僅坐享其成,還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規避了風險!

  大股東之所以寧願選擇兜底增持,也不去帶頭增持,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相關統計顯示,近期號召“兜底增持”的上市公司,近半數都存在實際控制人股權處於質押狀態或正在實行定增的情形。這不妨也可説是導致兜底增持不靠譜的根本原因。就股權質押而言,一旦其股價持續下跌,這些大股東質押股權將最先面臨逼近平倉線的風險。若不能及時制止股價跌勢,則必須及時籌措資金或者追加保證金,否則,大股東勢將無法面對敞口越來越放大的風險。以滬市某經營珠寶首飾業的公司為例,截至公告日,其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共質押公司股票7.27億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高達97.07%。在近期公司股價下挫、質押風險顯露的時間當口,雖然實際控制人做出了兜底承諾,但能否兌現也就打上大問號了。定增的情形也是這樣,如果聽任股價倒挂,則定增勢必將難以為繼。

  2017年以來,A股市場大股東清倉式減持、斷崖式減持來勢兇猛,不僅導致上市公司股價承壓,波及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更放大了整個市場的風險。“兜底增持”剛好發生在減持新規“發威”之時,有分析據此認為,這不無可能也會是大股東應對減持新規的策略之一,這也是兜底增持無論怎麼説總也難以解開投資人心中疑惑的原因之一。

  以“兜底增持”作為應對策略,固然是為了穩定股價,然而,“兜底增持”並不等於股價的保險箱。由於公司基本面各不相同,加上大盤走勢的不確定,“兜底增持”反映在股價上的真實效果未必就能如大股東之意。1月,深市某食品業公司控股股東承諾:凡在1月23日至2月10日期間,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分公司、孫公司,控股子公司及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的全體員工,在二級市場買入本公司股票,連續持有6個月以上並在職,若産生虧損,由控股股東予以補償;收益歸員工個人所有。1月23日至2月10日,該公司股價區間為8.06元至9.9元,加權均價為9.21元,而該股目前收盤最新價僅6.93元。即使當初按最低8.06元買入,也浮虧了14.4%,如果9.9元買,則已虧了32%。

  “兜底增持”如果不靠譜,還怎麼能取信於人,取信于市場?近日,深交所向上市公司發佈《關於加強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等向公司員工發出增持倡議書的資訊披露的通知》,相信這是清理並嚴加監管的第一步。

  (作者係資深市場觀察分析人士)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