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最近一些地方出現的“賣奶難”和“倒奶”,昨日(1月21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稱,這並不一定都是受進口洋奶粉的衝擊。
沈丹陽介紹説,國內乳製品的供求關係實際上有週期性波動的特點,比如前5年我國乳製品進口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增幅,2013年,中國進口乳製品增幅曾經高達37%,但這期間國內仍出現奶源緊張和搶奶的現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海關統計顯示,2014年進口乳製品增長了17.9%,增幅與2013年相比出現明顯下降。“為什麼反而出現 賣奶難 ,甚至殺牛倒奶的現象呢?”沈丹陽解釋説,這與乳製品國內外價差比較大、國內企業增加使用進口乳製品相關,也跟國內乳製品産業整體水準比較低、消費者對國産乳製品信心不足有很大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擔心中澳自貿區協定一旦簽署,會對國內乳業産生衝擊。沈丹陽説,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時這種擔心大可不必過分放大,“這是因為在中澳自貿協定談判中,我們已經考慮了在逐步減免關稅的同時,對乳製品等産品要給予適當的保護。”
沈丹陽説,為了使國內産業能有較長時間來逐步適應,包括乳製品在內的許多産品的關稅降稅期一般都長達8~10年,而且少數産品還設置了特殊保障機制。
“這個特殊保障機制就像一個安全閥,一旦進口數量超過規定的上限,就不再實施自貿區的稅率,而是恢復實施正常的最惠國稅率。”沈丹陽説,“不僅如此,降稅期結束後,這個機制還要再保留幾年,在確認降稅對國內産業沒有産生衝擊之後才最終結束。”
沈丹陽還表示,關於乳製品,中澳雙方的談判結果是:包括奶粉等在內,我國目前對主要乳製品實施的10%~20%的關稅將分9~11年才逐步降為零,其中奶粉還特別保留了特殊保障機制。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