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不同的行業的企業影響不同,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憂。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低價格。在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生産製造業、交通運輸行業降低了成本,也利好于消費者,而對石油開採等行業的企業將減少利潤。此外,近幾年在高油價的背景下大力發展的新能源行業在國際原油暴跌的情況下是否暫時失去相對經濟性也廣受熱議。
石油企業利潤大減
國際油價下跌,最直接的感受者莫過於那些石油企業了。面對這次危機,一些石油企業已開始著手節約成本、削減開支。對於石油生産企業來説,油價下跌意味著石油勘探開發、油品銷售利潤減少。隨著國際油價不斷下降,企業庫存價值正在大幅降低,中石油、中石化壓力加大。
從上游勘探開發板塊看,在高油價背景下盈利能力強,高難度油氣勘探開發項目有投資開發動力。油價大幅下降,石油企業不得不在維持現有投資狀況下,調整投資計劃。
“而全球石油行業在多年高油價、信貸極寬鬆的情況下産生投資過度的問題,而要將産量降下來卻要花費很長時間。”分析認為,這些企業並未試圖收回資本而只是努力産生足夠的現金流來支付工資等。
面對國際石油企業或將進入節衣縮食的日子而言,中國的“三桶油”股票近幾月卻強勢走高,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主要跟國內外投資者理念存在差異有關。在國際市場,投資者更看重長期趨勢以及企業的基本面情況;而國內投資者更注重消息面的變化,偏向於波段性短線操作。
管清友説,雖然國際油價大幅下挫,國內成品油價格也接連下調,但國家對石油企業採取了提高特別收益金起徵門檻等減負措施,釋放了政策利好。其次,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正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頻繁釋放出積極信號,吸引了更多投資者的關注。此外,自去年以來,國內資産配置趨勢偏向於股市,尤其估值偏低的藍籌股受到投資者追捧,石油股作為大型藍籌股也從中受益。
生産製造業受益
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導致連鎖反應是工業原料價格下降,最終會使得産業末端的鞋服製造等行業受益像乙烯、橡膠、甲醇等基礎化工品種均呈現下跌趨勢,而通過價格傳導,也為本地鞋服産業帶來成本縮減的空間。
原油價格的下跌降低了合成塑膠的生産成本。乙烯是合成橡膠、合成塑膠的主要原材料,而原油價格的下跌降低了合成橡膠的生産成本和價格,並拉動天然橡膠價格下行。
此次工業原料價格下調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成本壓力。以鞋業加工為例,有分析稱,與往年的高峰時相比,eva原材料價格每噸降了足足3000元,一雙拖鞋的重量通常在200克-300克之間,每雙拖鞋的成本降低了0.6元-0.9元。
對新能源或有衝擊
在多家機構看來,油價快速下跌對近兩年以來發展迅速的新能源行業並非好消息。
有分析認為,前幾年一些在高油價背景下發展迅速的新能源行業諸如頁巖氣等,在油價暴跌的情況下可能暫時失去相對經濟性。
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油價下跌對新能源的負面影響較小,新能源應用主要是側重於發電方面。隨著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政策的即將出臺,新能源行業有望迎來重大利好,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的消納問題將得到保障,而且根據訂單,四季度增長比較確定。核電方面,國家發改委日前已擬定首批4個共計逾1000萬千瓦沿海核電項目的開工安排,沿海核電尤其值得關注。由於我國還處於調整能源結構的過程中,新能源整體佔比不高,未來仍有廣闊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