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G SK )涉嫌行賄案已偵查終結,于日前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他們將賄賂成本預先攤入藥品成本,虛高藥價,通過大肆賄賂醫院、醫生、醫療機構、醫藥相關協會組織等醫藥銷售相關部門及其所屬人員推銷藥品,牟取非法所得數十億元。
不少網民指出,葛蘭素史克一案披露出來的行賄受賄事實令人震驚,不僅干擾了市場秩序,也加重了廣大患者的負擔。法治欠缺和機制漏洞培育了醫藥腐敗的土壤。唯有加快推進醫療體制改革,破除“以藥養醫”積弊,建立一個更加市場化的醫療市場,才能讓醫藥商業賄賂絕跡。
葛蘭素史克不是孤例
網民“白雲峰”説,葛蘭素史克賣給中國的藥,價格是韓國的7倍,大搞帶金賄賂銷售。可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法治欠缺、機制漏洞、醫護人員顯性收入不高等問題,造成這樣也不意外。
“葛蘭素史克的利潤轉移、商業賄賂不是孤例,在大部分外企甚至部分民企中都存在類似問題。這些問題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只是以前有關部門裝作沒看見而已。”網民“邪神_一念成魔”説。
有網民指出,除與其他商業賄賂一樣妨礙公平競爭、破壞市場秩序外,藥品領域商業賄賂的特別危害還在於,藥企向醫院、醫生、有關官員等行賄,相關費用必然計入藥價,最終將轉嫁到患者頭上。
“葛蘭素史克涉嫌商業賄賂,如果不予以違法所得數倍甚至數十倍的重罰,就對不起最終為高藥價買單的廣大老百姓和納稅人。”網民“我能”説。
市場規範不足讓外企鑽了空子
網民“姚倩”認為,葛蘭素史克在中國高額定價的背後,是它一度在中國鉅額行賄、使銷售業績屢創新高的現實。外企行賄,已經成為某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生存的“潛規則”,有些跨國公司甚至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適應中國本土市場的“異化”策略。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原本管理嚴格的外企,原本“不懂人情”的老外,為何到中國之後就變了?
有網民稱,外企在一些發達國家更講規矩,並非天生的,而是受到了監管和法律的約束。在公司反賄賂方面,由於發達國家市場發展更快,制約體系比較完善,才規範了企業在市場上的不正當行為。而外企在中國市場上的肆無忌憚,正説明我們在市場規範上的空隙太大,才讓外企鑽了空子。
“葛蘭素史克事件證明了中國醫療體制的市場化程度偏低。否則,用賄賂手段高價推銷藥品是不會成功的。”網民“呂建鳳”説。
解決醫藥腐敗須從制度入手
“行賄者抓了,大快人心,然而,受賄者是誰不能公佈嗎?如果受賄者不治罪,受賄體制不受到鞭笞,並不會減輕中國患者的負擔,中國特色的醫 患 矛 盾 也 不 會 解 決 。”網 民“bwjdgtg”説。
網民“孟姣燕”説,打鐵還需自身硬。以藥養醫制度扭曲了整個醫藥行業的生態,是滋生醫藥腐敗和商業賄賂的土壤。因此,在給外資企業敲響警鐘的同時,更應該給存在嚴重漏洞的醫療體制當頭一棒。解決醫藥腐敗,應從制度、監管入手。葛蘭素史克賄賂事件應該成為中國醫藥改革的重要拐點。
網民“潘洪其”説,從長遠看,治理醫藥商業賄賂必須從源頭防治。要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醫藥購銷公開交易平臺,強化多邊監管措施;加快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切斷醫院與藥品、醫生與開單之間的利益關係;完善醫療服務價格體系,增加醫務人員合法收入,增強醫務人員拒腐防腐能力,等等。深化醫改有切實進展,治理醫藥商業賄賂才有得力措施。
(記者 陳偉 整理)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