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月北京土地出讓金總額突破623億元,達到去年全年土地出讓金的1/3,預計一季度土地出讓金很可能接近千億元……一線城市土地市場的火爆,不斷引發人們對2014年房價走勢的擔憂。回應民生關切,前來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紛紛問“症”土地財政。
政府熱衷賣地抬高房價
據國土資源部統計,2013年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同比增長5 .8%,全國105個主要監測城市地價總體水準持續上漲。去年全國土地出讓總金額達4.1萬億元。
“土地資源非常有限,尤其一線城市地價有剛性市場需求,成本收益還會上升。”全國政協委員、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長廖永林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太科工集團七院副院長竇曉玉表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土地財政的形成和積累,房價地價的不斷攀升走高,和地方政府的“縱容”有著莫大的關係。
“政府熱衷賣地,抬高了房價;房價高漲,政府又有更多的稅收,這是一個惡性迴圈。”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建築工程總公司副總經理柳樹林説。
“土地財政同我國當前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的高速發展期緊密相連。”廖永林指出,應該客觀地看待土地財政,它不但是地方政府眼中的“金礦”,也是“提款機”。這部分收益要支撐保障房建設、水利建設、按比例計提教育資金,還要用於水、電、氣、暖、公共交通、城市環境綠化等大量民生支出。
代表委員指出,不少地方患上“土地財政依賴症”説明財稅體制改革需要深化,地方政府的財權和事權不統一,導致很多地方只能依靠賣地推動地方發展。
危險的“錢袋子”
地價不斷攀升引發一系列問題。
柳樹林指出,土地財政極易刺激地方政府“快賣地、多賣地、賣好地”的利益衝動,本屆政府雖然可以獲得巨大的土地收益,而下屆政府面臨著土地收益銳減甚至無土地收益的危險。
“通過土地賺錢容易,這就讓地方政府把精力過度放在經營土地上,而忽略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竇曉玉指出,靠徵地賣地推動城市建設,容易導致土地資源的粗放使用,同時容易引導高科技等實體經濟産業轉向追逐暴利的房地産行業,扭曲産業結構升級。
“地方政府熱衷賣地生財,必然導致房價不斷攀升,出現‘越調越漲’的怪圈。”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指出,老百姓把收入集中投在房地産,會造成居民的消費結構畸形,對其他行業帶來負面影響。“一業興旺百業衰,我國長期以來居民的支付能力嚴重透支,調整經濟結構、拉動內需舉步艱難。”
此外,房價高企,城鎮化中農民工進城的成本加大;地方債和金融體系的風險進一步擴大;賣地衝動甚至觸及耕地紅線……代表委員普遍認為,依靠土地財政是一種類似“毒癮”的依賴症,必須下大力氣戒除。
為土地財政“支招”
土地財政不可持續,但根據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情況,未來幾年房地産業仍將是地方政府比較依賴的收入來源。為儘快改變這種狀況,代表委員紛紛提出各自的建議。
廖永林指出,要區別對待土地財政,根據地方所處的不同階段、不同地區的特點,讓土地財政發揮不同的作用。“現階段要對土地集約使用,對城市的規劃和發展要有頂層設計,嚴格按照標準用好地”。
柳樹林建議將現行的土地出讓金一次性徵收,改為由房屋産權人分年度向政府繳納“這樣可以將房屋的成本攤薄,減輕居民購房的壓力,有利於拉動居民購房消費。從長遠看,政府的收益細水長流,可以更好地規劃建設城市”。
蔡繼明指出,政府既要集約使用土地,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的水準,提高公共服務的水準,又要財政支出公開透明,削減不合理開支,建設節約型政府。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