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上評論
據報道,在2014年江蘇省民政工作會議上,民政廳廳長侯學元“發火”,原因是江蘇省貧困兒童大病救助金三年來只用了一半,“去年我們的兒童大病救助資金還有2000萬沉澱在賬上,財政要收回,難道我們的錢多到用不完嗎?事實上,有不少孩子還在等著救命錢,而有的縣區卻落實不下去”。
貧困兒童大病救助金居然多到用不完,這絕不是説兜底性公共福利已“供大於求”,而是因公共財政支撐的該項救助體系執行缺乏效率。那麼多孩子無錢治病,還有病患兒因此而被遺棄——前不久,媒體曝南京“嬰兒安全島”中棄嬰增多,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患病兒童,試想,如果專項救助金能幫助他們,其命運會否被改變?
一邊是無錢治病的悲劇和悲情求助,一邊卻是政府性公共基金睡大覺,這絕非個別現象。到2012年底,全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累計結余7644億元,造就“大河有水小河干”的奇觀;再比如,廣州市一筆預算1億元的救助重症病人的轉移支付款項目,執行率為零;再比如,安徽各地將車牌號碼競價所得資金專門用於道路交通事故救助,但這些錢基本分文未動……
這些救助金用不出去,要麼是因救助政策知曉率不高,要麼是因申請條件苛刻、程式複雜,或經辦部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但歸根到底,是因約束機制乏力下,執行者缺乏履責動力,不願發揮應有救助效益。
相比每到年底的“突擊花錢”,救助金剩得再多似乎也沒關係,只要不貪污挪用就算稱職,因為政績考核裏沒救助金必須花出去這條……試問這是什麼行為?典型的懶政和怠職。如果説貪污腐敗是一種硬傷,這種慵懶散無疑是一種暗傷,治庸如同反腐,同樣刻不容緩。
救助金剩一半花不出去,民政廳長該“發火”,但更應“發火”的,是相關問責制度。廳長“發火”終究只能管一陣子,説到底,只有改變對官員考核方式,將其政策落實跟官帽掛鉤,並問責失職官員,才能喚醒沉睡的救助金,也才能消減“救助金節余”和民眾“差錢”的落差。
□舒聖祥(媒體人)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