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多地樓市仍在收緊 行政調控短期內或難取消

2013-11-25 09:02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樓市投資

  據新華社電 近日廣州、武漢等城市陸續出臺進一步調控措施,延續了三中全會前北上深等城市加碼行政調控手段的特色。業內人士表示,年底“突擊”調控將帶來樓市短暫的降溫,而行政性調控短期內或難以退出,市場化調控體系還有待逐步建立。

  樓市政策持續加碼

  行政性調控色彩仍濃

  22日,武漢市召開進一步加強全市房地産市場調控工作會,並公佈了七條樓市調控措施,從外地人限購升級、保障房建設提速、加強土地供應、加強市場監管等6個方面升級調控,被稱為“漢七條”。

  武漢市明確提出將繼續嚴格執行商品住房限購政策,從即日起,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申請購房,在本市納稅或者繳納社會保險時間從原來的1年調整為2年,並僅限購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同時,“漢七條”提出嚴格執行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抓緊研究調高第二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款比例。

  18日,廣州市也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房地産市場調控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將外地購房者社保繳存年限由1年延至3年,同時,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提高至七成。

  更早的三中全會召開之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先後收緊了調控措施。從10月11日,深圳推出“深八條”,到11月8日,上海推出“滬七條”,加上廣州,一線城市已全部出臺加強樓市調控的政策。

  縱觀本輪調控,仍然突出“限貸、限購、限價”的傳統措施。在限貸方面,深圳、上海、廣州均將二套房商業貸款的首付比例提高到七成。在限購方面,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均提高了非戶籍居民家庭購房“門檻”。

  調控目標壓力巨大

  被迫加碼樓市政策

  雖然十八屆三中全會沒有提及“房地産調控”,並強調淡化政府對市場的過分干預,但為何一、二線城市不約而同地加碼“行政調控”?業內專家表示,這緣於今年前10個月房地産市場的火爆帶來房價過快上漲,一些城市完成調控目標的難度加大,不得不緊急採取措施。

  國家統計局1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當中,新建的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有69個,僅溫州一地下降。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價格均同比上漲超過了20%。21個城市房價漲幅高於10%,還有26個城市漲幅在8%—10%之間。

  今年初,全國30多個城市制定了房地産調控目標。大部分城市明確提出“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漲幅低於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而統計顯示,過去3年各城市居民實際收入增幅多在8%—9%,個別城市達到10%,少數城市漲幅低於8%。

  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分析,從目前的市場看,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漲幅超過10%的一些大中城市,完成年度調控任務非常困難,一些漲幅在8%—10%之間的城市,完成年度調控任務的難度也很大。

  短期內或難取消

  行政調控仍將持續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輪地方收緊調控,已由一線城市蔓延到二線城市,預計還有價格上漲較快的城市跟進,出現一波多城市調控收緊局面,年末樓市可能因政策基調的從緊而轉入平淡,全國整體房價漲勢可能有所放緩。

  亞太城市房地産研究院院長謝逸楓指出,陸續出臺的加碼調控政策,給樓市最大的影響在於購房者轉向短期觀望,穩定了市場預期,給市場傳遞了一種堅持樓市調控不動搖的姿態。房企也會放慢推盤速度,商品房成交量也就跟著放緩,調控房價效果就達到了。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擔心,目前的所謂調控新政策,仍然是以限購、限貸為核心的調控,只是將部分購房需求進行了延後,但這些需求始終會釋放,影響房價上漲的因素依然存在,後期市場還有可能重新反彈。財經評論員馬光遠説,突擊式、運動式的調控會打亂市場秩序,造成市場的恐慌,加劇供需矛盾,帶來市場的紊亂。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