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雙節臨近大閘蟹銷售火熱 生鮮上網也能“保鮮”

2013-09-16 10:54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臨近中秋,大閘蟹網上賣的火起來了。除了專營大閘蟹的網站、京東商城等綜合網站,團購這種O2O模式都給消費者提供了多種選擇。

  網購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生鮮電商卻一直不溫不火。因為依靠傳統B2C模式經營電商,需要大規模的倉儲、物流配送體係,但生鮮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低、保鮮期短,倉儲難度大、要求高,如果按照傳統B2C模式,投資巨大,投入產出在短期內也很難匹配。

  所幸,O2O模式出現了,為生鮮行業上網提供了進一步的可能。所謂O2O,即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讓網絡成為線下業務的前臺,提供商品銷售和支付服務,線下實體則提供相應的生產、儲運和物流服務。這種模式的優勢就是把線下無處不在的商品資源和線上龐大的用戶資源結合起來,使互聯網流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銷售量和效益。

  對于生鮮電商來說,O2O模式可以把千千萬萬的消費者和分散產品提供者聯係起來,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生鮮O2O模式發展的關鍵在于,一方面是如何開發穩定和符合品質要求的供應方,一方面是如何找到並維持相當數量的消費者。由于生鮮行業的特殊性,培育消費者的黏性顯得更加重要,因此開發一位在一個月內買10次菜的消費者,比開發在一個月內只買一次菜的十位消費者可能更加有意義,這種消費的穩定性有利于構建穩定、可預知的生鮮供應鏈。

  產品不能標準化是制約生鮮電商難以實現規模化和跨區域經營的瓶頸之一,比如買了一塊牛肉,到底是肥是瘦,只有貨到了才知道。但反過來看,不能標準化也意味著在產品定制化和個性化方面,生鮮網站大有可為。生鮮產品消費,首先是要“果腹”,其次當然是滿足口味需求。如果做生鮮電商的人能不局限于只賣菜,而能發現並準確定位消費者的這些個性化需求,通過生鮮食品深加工,做好這些搭配,向消費者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使消費者在吃飽之余,還能吃好,並享受自我烹飪的樂趣,怎麼會沒有好市場?

  但上述這些都建立在良好的產品品質基礎上,因為產品的非標準化,供應方的分散化,最難控制的也是品質。所以生鮮O2O要想建立起良好的信譽,只簡單地做交易和支付平臺是不夠的,必須在確保品質和誠信方面延伸功能並有所作為。在建立一套標準化的品質管控體係和監測流程方面多花點心思,這既是保證消費者利益的需要,也是生鮮O2O能不能做得長久的前提。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