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人民財評:中國油價不跟美國看齊

2013-03-11 15: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最近國內油價變化成為輿論熱點。按照國家發改委的通知,自2月25日零時起,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上調。然而,彼時國際油價正好下行。不是與國際接軌嗎,怎麼明顯背離呢?

  近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人大記者會上對這一問題做了詳細解釋。“今年最後一次調油價,窗口期應該是2月9日前後,因為是春節,所以我們一直等到2月24日夜裏,也就是過了正月十五以後才調的。這樣正好遇到了國際油價那兩天又向下走,由原來116美元降到113美元,但是我們原來油價的定價水準大體上是108到109美元,還是處在調價的窗口期,我們還是按照機制走。”

  這種尷尬反映出當前油價形成機制有兩個突出缺陷,一是調價週期過長,二是設定了4%的浮動標準。發改委負責人表示,未來改革後將計劃把油價調整週期調得更短一些,以使得能夠適應國際油價頻繁變動。另外還準備通過改革方案,取消4%的浮動標準,按照一定的週期,不管達沒達到4%,油價該升就升、該降就降,使油價定價機制更加靈活,更加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動。

  既符合市場規律又呼應民眾訴求的改革舉措,宜儘快出臺。但是定價機制的變化不意味著油價必然走低。油價漲跌直接影響百姓消費支出,漲價的時候聽到怨言甚至罵聲都屬正常。但是市場有其內在規律,價格由供求決定,一味要求低油價並不現實。

  認為當前中國油價“超高”的觀點在網路上流行,比如,幾年前國際油價每桶140美元,國內油價每升5元多;現在國際油價每桶100美元,國內油價卻挺進8元時代。中國油價每升比美國貴1.5元人民幣,油品質卻比美國差不少。

  毋庸置疑,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推進,與十幾年前相比我國成品油的名義價格成倍上升。一方面,油品的財政補貼逐步取消,另一方面國內石油需求增長較快,價格上漲反映著供求關係的變化。近年來,我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去年中國自己生産的原油2.04億噸,進口2.8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達58%左右。油價與國際接軌勢在必然。

  那麼,中國自己生産的2億噸石油怎麼定價呢?因為其生産成本低於國際採購。“國家從2006年,也就是國際油價開始較大幅度上升的時點上,開始徵收石油特別收益金,這些收益金也對農業、林業、漁業、公共交通、農村交通實行了補貼”。徵收這種暴利稅性質的特別收益金,是合理使用國家石油資源的有效方式,其起徵點和稅率則存在利益博弈。

  中國每人平均收入低於美國,為何成品油價格高於美國?石油是重要的能源資源,也是一種國際性商品,其定價取決於多重因素。石油資源稟賦不佳的歐洲許多國家,就採用高稅負手段,成品油價格不僅高於美國,也高於中國。相對於旺盛的需求而言,我國石油資源並不豐富,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進口石油價格受到地緣政治和國際資本炒作等因素影響。利用價格杠桿,促進石油資源節約使用,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

  成本加利潤是決定産品售價的通常方法。油品企業是向內挖潛還是向外轉嫁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消費者購買油品的價格高低。尤其當下霧霾成為眾矢之的,油品升級迫在眉睫,油品生産企業如何轉型升級,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