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12月2日新媒體專電文化部等部委11月發佈通知,全面放開網吧審批,取消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對上網服務場所的總量和佈局要求。這意味著網吧再次獲得自由發展的空間。然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早已進入疲軟髮展期的網吧到底會何去何從?
1995年,大洋彼岸的美國完成網際網路鋪設,舉國歡慶進入“資訊高速公路”時代。同年春,北京中關村外出現一個碩大的廣告牌:“中國人離資訊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瀛海威公司創建中國網吧的前身——“瀛海威網路科技館”。接下來幾個月,“3C+T”網路咖啡屋在上海成立,“實華開網路咖啡屋”網吧在北京首都體育館旁開業。這是中國城市中的首批網吧。
網際網路讓第一批走進網吧的人認識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花花世界,網吧的出現讓網民們上網成本大大降低,培養了首批網民。
進入21世紀後,隨著網路的豐富、網速的提升、上網用戶的增多和網路遊戲的繁榮,網際網路就像萬花筒一樣吸引著當時的年輕人,網吧也逐漸向交友聊天、網路遊戲為主的娛樂場所性質轉變。歷經多年發展,網吧也逐漸成為不少問題的根源。由於長期缺乏監管,上世紀末到21世紀初,網吧內出現大量暴力、色情的內容,網吧也從原來的休閒場所逐步變成所謂“社會閒雜人等”的集散地。隨著網遊的發展壯大,網吧數量與日俱增,色情、暴力、未成年人上網、遊戲成癮等問題開始顯現。
2002年一場大火將網吧帶入了水深火熱的發展困局之中。當年6月,北京“藍極速”網吧遭到四名中學生縱火,網吧老闆為防止客人逃走把客人反鎖在網吧內,最終導致25人死亡,其中一半竟是學生。此次事件使得國內單體網吧遭受了長達十年的嚴厲管制。同年10月,政府出臺《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2003年起,全國開始實施“不新批一個單體網吧”政策。
政策嚴苛,世人唾棄,就這樣網吧走過了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黃金時期。
隨著網際網路移動端的迅速崛起,網吧産業的持續下滑也變得不可避免。繼去年調整開放單體網吧審批,文化部等部委此次全面開放網吧審批,鼓勵網吧的多元化發展。如今,網際網路高度普及,移動網際網路逐漸佔據主流,傳統網吧經營模式已不合時宜,發展方向逐漸走向個性化和多元化,不少“網吧”開始向“網咖”轉變,良好的軟硬體、乾淨的環境、良好的服務讓用戶體驗不斷提升。簡單來説,網吧已從原來單純提供網路連接服務進入以上網服務為基礎,以餐飲、休閒、遊戲互動、棋牌桌遊等等多元化增值服務為主打的體驗時代。上網已不再那麼重要,能夠提供最優質的體驗和最大程度保證玩家的互動需求成了核心要素。
“80後”“90後”揮別青春變成“大人”,告別了曾經屬於他們的網吧時代。也許第一次走進網吧的場景早已模糊,但是當初和小夥伴們相互陪伴,徹夜遊戲的時光已變成珍貴的回憶。這種集體記憶,也許正是塑造他們代際特色的文化符號。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