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移動支付引發消費方式革命 "手機錢包"滲透生活

2014-11-19 09:50 來源:今日早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真方便啊,只需帶上手機,就能在烏鎮景區暢通無阻地遊玩。”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召開地烏鎮景區內,有不少店舖門口挂出了“本店支援支付寶錢包”的藍色小牌。遊客選好商品,登錄手機支付寶錢包,點擊“付款碼”,店員拿掃碼槍一掃,滴滴一秒,就輕鬆完成支付。

  隨著手機的功能越來越豐富,“一場滲透到經濟毛孔的變革”,在變為現實的同時,也真正地滲透至普通人生活的各類場景中。

  “手機錢包”滲透生活場景 第三方平臺“較勁”移動支付市場

  在杭州建國北路的祐驛站門店,記者看到,“支付寶9折”的廣告被貼在收款臺顯眼的位置。對於掃碼支付,店員頗有切身感受,“現在手機支付的普及度越來越高。”

  在杭城,除了“支付寶”搶灘祐驛站,“拉卡拉”也在聯合便利店搶佔支付市場。最近,杭州市濱江區浦沿街道一家“左鄰右舍”便利店內就接入了拉卡拉的終端設備“開店寶”。顧客進店在“開店寶”上一刷,可以實現信用卡還款、水電燃氣繳費、購買火車票等,還能聯網“拉卡拉”社區電商平臺購買商品。記者從“拉卡拉”官方了解到,目前在全國已升級了近5萬台“開店寶”,其中杭州市已經接入了400多家。

  除了“支付寶”、“拉卡拉”等移動支付企業,杭州“市民卡”似乎也想來分一杯羹。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全家、VINGO、喜士多、羅森、十足、祐驛站,消費者用市民卡,每消費15元都有減3元的優惠。

  支付方式“進階式”發展差異化競爭格局雛形顯現

  50年前,人們第一次嘗試用銀行卡代替現金進行商品結算;10年前,人們開始體驗網路支付帶來的“足不出戶”購物方式;而現在,僅憑一部手機,人們就可完全實現購物、吃飯、看電影、訂票、信用卡還款等各類結算。

  在業內看來,網上購物可謂是移動支付最早“入侵”的領域。“以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為代表的移動支付企業,都已經開通了網上購物的移動支付渠道。”

  其次,日常生活的水電煤費用,應該是消費者最頻繁需要解決的支付問題,而第三方支付企業也正用移動支付的手段來讓消費者的生活更加便利。

  今年上半年,“支付寶”錢包陸續推出了“未來醫院”、“未來公交”和“未來生活廣場”項目,覆蓋醫療衛生、公共服務和城市商圈,重金構建O2O的相關支付場景。

  不僅如此,“財付通”在第二季度也推出了手機QQ支付,直接借助海量的手機QQ用戶資源,佈局移動端,拓展了更多的支付場景。而“拉卡拉”也與多家銀行達成合作,保持了相對穩定增長。

  有業內人士評論,移動支付行業差異化競爭格局雛形已經顯現: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遠端移動支付客戶端;以拉卡拉為代表的手機刷卡器;以聯動優勢和上海捷銀為代表的傳統短信支付;以中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為代表的移動近場支付,將全方位滲透普通人的生活場景。

  第三方支付加速“圈地”跨境支付成新增長點

  隨著跨境旅遊市場和跨境電商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作為重要工具的跨境支付功能也開始成為網路電商以及第三方支付等佈局的“藍海”,跨境支付市場也開始探尋新的增長空間。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跨境電商市場就以每年雙位數的速度迅猛增長。

  據悉,繼銀聯、支付寶等推出境外退稅業務之後,銀聯國際也在上月初宣佈,在韓國開通跨境移動支付服務,這是銀聯國際首次在境外開通跨境移動支付業務;10月14日,上述試點機構中的快錢公司也與元大銀行簽署合作協議,擴大跨境支付戰略佈局。據螞蟻金服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僅是支付寶在海外的用戶規模就達到1785萬,海外有超過2000個簽約商戶支援支付寶收款。此外,匯付天下相關人士此前也透露,已與多家國內知名金融機構達成合作,建立起跨境收單支付服務平臺和結算平臺。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際網路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錢海利表示,目前第三方支付企業競爭激烈,截至2014年7月10日,已有269家企業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市場銀聯根基龐大,而各家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支付業務模式也較為同質化,一些銀行也在加入收單市場。眾多入局者以微薄的利潤讓第三方支付的業務擴張成為必然。”

  業內表示,在這場“滲透到經濟毛孔”的支付變革中,在網際網路媒介作用下,創新型第三方支付機構所積極適應的中國製造和服務生産方式正在悄然發生,由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發展帶來社會效用增量的金融生産方式,將加速改變普通人的生活。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