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移動互聯網安全狀況:惡意程序呈井噴之勢

2014-05-30 09:3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2014年中國計算機網絡安全年會日前在廣東汕頭召開,會議發布《2013中國移動互聯網環境治理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網絡安全狀況整體評價等級為“危”,是五級網絡安全狀況中的最危險級別。

  1年增長22倍,惡意程序呈井噴之勢

  《報告》顯示,2013年,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呈現爆炸式增長趨勢,手機應用商店、論壇、下載站點是傳播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的主要來源。監測發現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傳播事件1295萬余次,比2012年同期增長22倍。同時,監測到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下載鏈接120萬余個,是2012年同期的33倍。

  據介紹,2013年9月,倣冒銀行對手機進行“短信放馬”的惡意行為開始出現。一種安卓平臺手機木馬病毒被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監測發現,這種病毒具有隱私竊取、遠程控制、惡意傳播、係統破壞等一係列高危惡意行為。它會感染用戶的通訊錄,向所有的聯係人發送惡意短信,同時誘騙聯係人點擊惡意鏈接,下載傳播該木馬病毒。此外,該病毒還通過後臺下載另一更為復雜的手機木馬病毒,來竊取用戶的銀行賬戶、密碼、手機號等隱私信息。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運行部何能強博士介紹,2013年,我國境內感染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的用戶數量超過609萬。

  刷機風險高,“白名單”保障用戶權益

  據了解,移動惡意程序有三大來源,除應用商店、論壇等下載外,還有篡改正版應用程序和預裝手機病毒。根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的監測,累計發現我國被預裝手機病毒感染的用戶數量超過200萬。

  據介紹,2013年,有網民稱其購買的行貨手機中存在預裝手機病毒。經取證分析,認定該程序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後臺竊取用戶手機號碼、IP地址、手機當前位置等信息。調查發現,此手機預裝病毒係手機出廠後,通過二次刷機方式植入手機的。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大多數手機安全軟件都是通過基于已知惡意程序建立的“黑名單”機制來查殺移動惡意程序,無法及時識別新型惡意程序。對此,中國反網絡病毒聯盟推行了“移動互聯網應用自律白名單”,以此來解決目前黑名單機制的局限性,保障手機用戶的健康應用。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