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國産品牌 奪回IT行業大半壁江山

2013-04-07 10:12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香古子

  慚愧,我以前一直把國産品牌手機與山寨機畫等號,不大待見。後來出了個小米手機,鬧出很大動靜,我還是很不以為然。原因一,行銷手段拷貝蘋果,創始人雷軍人稱“雷布斯”,有點雷,我本來就反感蘋果的那一套洗腦術。原因二,號稱發燒級配置、1999元的價格、不竭的後續服務,還一下子涌現出一大堆狂熱的“米粉”,是不是吹牛,令人生疑。直到有一次出去旅遊,同行的一位姑娘用手機拍的照片被評為最佳手機攝影作品,姑娘用的就是小米手機。另一次旅遊,另一位姑娘掏出OPPO手機一枚,贏得眾星捧月,整個團裏的帥哥美女都好奇地借來一用。原來這是江湖上傳説的自拍神器,自拍賣萌照很讚。看來國産品牌手機已經不再只有價廉耐用四網四待、功能萬全一個月就壞風格,高端路線也能hold住了,開始有了真正品牌的格調。

  這幾年,很容易發現,帶“E”的各個市場,無論硬體軟體網路移動,國內品牌都能佔據半壁以上的江山。

  聯想電腦很爭氣,一路搶關奪隘,問鼎全球PC老大。聯想走過多少曲折,有好幾次大家以為它這下不行了,結果它還是穩健地跑到前面去了,而且lenovo的標誌行銷各國,挺給我們長臉的。

  聊天工具,自從微軟宣佈 MSN併入SKYPE,儘管中國內地市場仍保留MSN服務,中國內地的MSN用戶很為微軟著想,自動遷徙了。前不久看到一篇報道,MSN中國的負責人澄清説,不是MSN不行了,而是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好吧,我相信他説的,但是,MSN在中國還有重振雄風的機會嗎?呃,大概有,假如微信和QQ被強制收費,旺旺、微博私信、米聊、YY所有的聊天溝通軟體,都強制用戶超過一定數量就得收費,而MSN享有超國民待遇,永久免費。有了免費的前提,還得MSN適時放出與時俱進的版本,否則國內總有新軟體排隊等候上位,妨礙MSN彎道超車。

  不管360“人品”怎麼樣,厲害是毋庸置疑的。網路安全市場被360攪和得稀裏嘩啦,別管它用的手段光明與黑暗各佔幾分,它的作為倒是為這一行的兄弟們打開了思路,原來從查毒殺毒切入,可以掌控用戶的整個網上人生啊。國內兄弟學得快,洋殺毒動作慢,只好抱恨退出了。

  最近360盯上了搜索市場,百度有些緊張,谷歌有些內傷。儘管很多人表示谷歌搜索比百度靠譜,擋不住兩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差距拉大。谷歌舍得不要中國那麼大的市場嗎?退出是退出了,可人家通過360繼續為廣大中國用戶提供著服務呢。 360自己做搜索,豈不是要踹了谷歌?不過,據説事情沒那麼簡單,其中必有隱情。

  淘寶,不用説了,當年易趣敗得好不悽慘。

  有人説,以上這些企業中的很多都不能算真正的中國企業,它們註冊地在某某群島,資本來自美國、日本,上市在納斯達克、紐交所,它們是外企。這話很有道理,我也不知道應該按照法律如何界定這些企業,不過,判斷一家企業是不是中國的,法律界定倒未必是實質性的,得看企業文化和市場手段是不是中國式的。

  2月的最後一天,我在一家網路商城買了一雙帆布鞋,直到3月底,這雙永遠送不來的鞋才被取消訂單。這家商城,是網購界目前碩果僅存的國外背景商城之一,不點名大家都知道。服務真的不錯,貨也正,口碑很好,可是總有那麼一點不適。我的鞋是這家商城裏面的一個品牌旗艦店買的,現在流行所謂開放平臺概念,也就是出租櫃檯。後來了解到,旗艦店已經撤櫃,商家根本沒有人來理會訂單,但是貨沒下架,我不知內情,貿然下了訂單,十天的預計發貨期都過了還沒有任何動靜。經過與商家聯繫、與商城的客服聯繫、客服去聯繫商家、再與商城客服聯繫、客服再聯繫商家……一輪輪的折騰,最後客服指點我申請“交易保障索賠”,大約一週後終於有商家人員聯繫我,在我的要求下接受了我兩星期前提交的取消訂單申請。整個過程,蠻典型的“老外”風格。首先,商城非常尊重各方面的權利,決不會代平臺上的商家取消訂單,只能由商家自己取消。其次,程式規範且到位,不會讓消費者産生被忽悠、丟錢買教訓算了的感覺,比如發給商家的每一封郵件,商城都會複製保存,再發郵件告知我,讓我知道證據保存完整,上法院贏面百分百。第三,效率低,消費者的自主度低。

  一邊為中國企業叫好,一邊輕輕嘆息一聲。國情這個東西,真是不承認不行,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有時也蠻矛盾。又受不了“老外”風格的“迂腐”,又希望咱們的企業更規範點。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