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互聯網視頻內容主要牌照商之一的華數傳媒(000156.SZ,下稱“華數”)被曝在山東違規銷售iTV盒子並被叫停。這不僅折射出互聯網視頻市場的不成熟、不規范,也隱藏著OTT電視與廣電係統深層次的利益之爭。
昨日有媒體報道稱,濟南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局近日在對中國電信濟南分公司多個營業廳突擊檢查中發現,這些營業廳大力推銷的一種名為華數iTV的業務,涉嫌違反國家多項管理規定,勒令停止華數iTV盒子的銷售。該執法局的理由主要有兩點:首先是華數“OTT盒子”(互聯網電視機頂盒)超出了經營地域,OTT盒子銷售的試點地區僅在上海、長沙、杭州三地,山東並不在試點范圍;其次是作為國內互聯網視頻內容七張牌照的持有者之一的華數,不能直播電視內容,也不能安裝第三方應用,而華數OTT盒子不僅可以直播央視的節目,還能連接境外一些色情網站。
華數昨晚向記者發來書面回復稱,華數沒有違規。iTV盒子為終端廠商生產,集成了華數互聯網播控平臺,該平臺不具備公共互聯連接功能。因為機頂盒使用安卓操作係統,可以加載具備上網功能的應用程序。媒體報道中提到的直播可能是用戶通過安卓下載的第三方應用程序服務,並非華數互聯網播控平臺提供的服務。至于本次事件對公司的影響,互聯網電視業務是華數正在探索的新業務,目前在華數的收入中佔比很小。
一位在廣電係統從事互聯網電視業務的資深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拋開華數的對與錯不講,隨著智能電視時代的到來,多屏互動成為現實,電視不僅可以在電視機上看,還可以在手機、平板電腦上看;互聯網的內容也可以進入電視機。這給行業監管、企業運營帶來困惑。
“把互聯網內容引入電視機,現在沒有人能賺到錢,這個產業不健康、不成熟。”一位國內知名彩電企業的智能電視內容業務負責人大吐苦水,從互聯網電視內容運營商、機頂盒廠家,到電視機廠家,沒有一個環節能賺到錢。OTT盒子門檻低、競爭激烈、價格很低,電視機廠在電視機內置入內容暫時還沒得到足夠的回報。此外,OTT業務還受到各地廣電係統或明或暗的限制。
據了解,未來五年,國內互聯網電視的收入規模將從2010年的5000萬美元提升到2016年的13.6億美元,而用戶規模也將從2010年的1.31億擴大到2015年的1.96億。通過“借殼上市”的華數更是把互聯網電視作為其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另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華數確有不規范的地方,廣電係統其實是希望OTT業務“可管可控”地發展,因此每個參與者都應該“規范參與”。但此事也折射出了行業的利益之爭。CNTV、山東電視臺與山東聯通已在當地合作IPTV業務,華數與山東電信合作OTT業務對此構成了直接競爭。這是借OTT之名,行IPTV之實。而國內IPTV牌照只有CNTV和百視通持有。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