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似風平浪靜的歐元區又拉了次警報:德國媒體爆料,要滿足今年下半年歐洲央行壓力測試的標準,義大利銀行業現約有200億歐元的資金缺口,是此前市場預估的近三倍;不僅如此,該國銀行業截至去年底的不良貸款額達到1560億歐元,較2010年翻了一番。
這個警報拉得倒是很及時。3月11日,歐洲央行宣佈對歐元區128家大銀行的3.7萬億歐元資産品質進行審查,此後則將進行銀行業壓力測試。正因如此,單一銀行清算機制(SR M )何時能到位也成為越來越迫在眉睫的問題。按計劃,3月份歐盟應就如何清算歐洲問題銀行拿出最終方案———也只有趕上這個日程表,SR M也才能趕在歐洲議會5月換屆選舉前真正敲定。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清算問題銀行牽涉國計民生、真金白銀,歐盟內各方面少不了各有所求、各有顧慮,來來回回的“拉鋸戰”是否能在大限到來前結束還是未知數。
目前討價還價的主要標的物是歐盟2013年12月達成的銀行業清算機制初步決議。去年7月推出的新的銀行救助規則明確了未來銀行的股東、債權人應先於納稅人承擔清算救助成本,而12月的決議正是在此框架下形成。
根據12月歐盟決議,在銀行股東與債權人之後,未來問題銀行的清算成本將由區域內銀行業籌集的清算基金承擔,該基金計劃在2016年啟動,並在此後十年內募得550億歐元的資金。與此同時,歐盟還宣佈將成立一個單一清算委員會,在“收到清算建議後24小時內”決定清算銀行的工具及程式等,該委員會的成員預計將包括所有清算機制涉及國家的清算當局的代表,而歐盟委員會也有權過問清算委員會的決議。
歐盟關於上述決議的官方通告只有短短三頁紙,留下了非議和想像的空間。決議發佈後,英國《金融時報》迅速出了一幅名為《迷宮》的漫畫,以諷刺按歐盟方案清算銀行令人頭暈眼花的紛繁程式。僅簡單來説,未來關閉一家銀行至少要過歐洲央行銀行業單一監管委員會、歐洲央行董事會、單一清算委員會、歐盟委員會四大關。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對此表示不滿:“各委員會共有143個決策者進行投票,失敗是顯然的。”歐盟委員會委員巴尼爾也承認:“清算銀行的程式太複雜了,不可能行得通,必須簡化。”
不僅如此,歐洲議會對歐盟初步決議的意見更大,很快就給歐盟委員會“下達”了一份司法鑒定書,稱單一清算委員會的設置違反歐盟憲法。歐洲議會稱自己是民選機構,清算銀行不經歐洲議會通過,直接由各國官員代表説了算,是“民主的倒退”。無論如何,這樣的罪名歐盟是擔不起的。
其實在這一點上,歐洲議會真正的對頭是德國,正是德國財長朔伊布勒極力主張清算機制的運作將在成員國協商的層面上完成,而非上交至歐盟。這很好理解,德國勢必是清算基金的出資大國,自然想保留對“錢怎麼花”的發言權甚至決定權。當下方案甚至已經是德國政府頂著國內民意幾番妥協的結果,要知道,在去年7月,出於對本國銀行業的保護,朔伊布勒曾斬釘截鐵反對歐盟對銀行業籌建清算基金的構想。
好在有最新跡象表明,歐洲議會的態度開始鬆動。歐洲議會主席馬丁·舒爾茨2月18日接受德國《世界報》採訪時説,“也許我可以説,先讓我們允許政府間(協商),再過渡到共同法吧。”
可是,就算程式上的問題都能解決,還要面對最難的關口:錢。德拉吉去年10月就給歐盟委員會寫了信,要求推遲實施上文所述7月銀行救助新規。顯然,他不認為歐盟能在短期內真正解決問題銀行的資金問題,怕因此引發銀行債權人的恐慌。此外,美國財長賈克·盧也公開質疑“我不認為清算基金的容量是足夠的。”
更棘手的是,550億歐元的基金容量也是十多年後的事,現下歐盟財長們“拉鋸”最激烈的是從哪兒去弄迫在眉睫的銀行救助金?主要問題有:在基金籌集的初期,銀行業出資比例怎麼計算,是按銀行資産還是按風險比重?已經陷入困境的危機國家和銀行是否還要出錢?在基金之外,銀行債權人需要承擔多少成本後才能申請歐洲穩定機制(E SM )的救助?E SM直接借助銀行的上限是600億歐元,不夠用又怎麼辦?
在24日歐元區財長會議召開的前夕,德法兩國財長分別表態。朔伊布勒堅持各國銀行應該“大範圍”自行承擔救助成本後才能向E SM伸手;法國財長莫斯科維奇則極力呼籲各國做出讓步,踩著時間表儘快達成協定。
這場“拉鋸戰”怎樣收尾,主動權可能還是在德國手中。 (文史哲)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