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 正文

澳大利亞央行唱空 澳元承壓下跌

2013-10-30 09:20 來源:國際金融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0月29日,澳元對美元從一開盤就一路走低,而後震蕩走低,並刷新日內低點0.9485。儘管自年初至今,澳元對美元已經累計貶值8.52%,但是澳大利亞央行仍舊認為澳元當前的匯率水準過高。市場人士預計,澳元對美元在走過一輪強勢升值行情之後,很可能步入新一輪的下行通道

  美元反彈令澳元承壓

  週一,澳元對美元在歐洲匯市時段下跌之後,在紐約匯市一直保持低位震蕩的態勢。進入週二亞洲匯市時段,澳元對美元一開盤就一路走低。截至北京10月29日20:00,澳元對美元報0.9488,跌破0.9500關口。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澳元對美元很可能在未來幾個交易日繼續下跌。

  “澳元對美元在週一的亞洲匯市時段和歐洲匯市時段早盤一度攀升至0.9600上方,此後受到美國工業産出數據的影響而承壓,進而週二上午澳大利亞央行行長的一番言論進一步打壓澳元下跌。”一位證券公司分析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數據顯示,美國9月份工業産出環比增長0.6%,好于市場預期,增幅創7個月來的新高。從季度來看,第三季度美國的工業産出同比提高了2.3%,相較于第二季度增速1.1%加速增長,其中製造業産出提高了1.2%。儘管週一公佈的美國9月份NAR季調後成屋簽約銷售指數環比下滑5.6%,至101.6,為連續第四個月出現下滑,但是這並未影響美元指數的走勢。美元指數在週一紐約匯市反彈至79.00整數關口上方後,週二亞洲匯市延續漲勢。

  澳央行言論打壓澳元

  值得關注的是,澳大利亞央行行長的一番言論是擊落澳元在昨日亞洲匯市走勢的直接因素。週二,澳大利亞央行行長格倫·史蒂文斯(Glenn Stevens)在一個金融市場會議上指出,當前澳元的匯率水準與該國潛在經濟狀況並不一致。史蒂文斯説,澳大利亞成本、生産力的相對水準並不能對當前匯率構成支撐。他補充説,除此之外,該國貿易條件也很可能下降而非上升,因此未來某個時間,澳元很有可能大幅低於當前水準。

  而市場人士也普遍認同澳大利亞央行行長的看法。“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澳元對美元迎來了一輪強勁的上漲行情,最高接近0.9800。然而,當前支援澳元對美元快速升值的因素正在漸漸消退。”上述分析師指出,“一方面,雖然美聯儲提前縮減QE規模的計劃延後,但是美聯儲退出QE的計劃是既定的,因此美元逐步走高是趨勢。與此同時,雖然美國各項經濟數據時好時壞,但是美國經濟復蘇的大勢是明確的,這同樣會對美元起到支撐。”北京時間10月31日淩晨,美聯儲10月貨幣政策會議將公佈結果,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按兵不動。

  “另外,澳元的走勢受到中國經濟很大的影響。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的觸底反彈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澳元對美元的走勢。但是,不少經濟學家認為,接來下中國經濟的增速最多將維持第三季度的水準,繼續強勁反彈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速對澳元的支援有限。”上述分析師指出。

  澳元下跌可能性加大

  昨日,澳大利亞央行預計,伴隨著礦業長期繁榮的光環漸褪,澳元將走低,追隨國內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外匯經紀商Invast Securities的資深技術分析師Vito Henhoto表示:“我們仍然能看到澳元有些疲弱,交易商仍然看空,除非他們看到強烈的反轉跡象。”有交易商指出,澳元在跌破0.9520後,將下探0.9410這一重要技術水準。昨日,澳元對日元和歐元也紛紛走低,因為澳大利亞央行的言論促使市場改變對利率變化的預期。

  “此前,市場普遍預計澳大利亞央行將在第四季度加息。不過,從目前澳大利亞央行的表態來看,加息的可能性正在逐漸減小。”上述分析師進一步表示,“全球經濟復蘇的減速令大宗商品價格承壓,而作為商品貨幣的澳元勢必同樣承壓。”昨日,印度央行將2013-2014財年的印度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的5.7%下調至4.8%。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發佈的最新報告下調了2014年全球經濟增速,其中將中國2014年的經濟增速下調至7.0%,低於2013年的7.5%。

  澳新銀行發佈報告稱,從最新的走勢來看,澳元對美元向下調整幅度有限,並有望朝著更高的水準挺進,不過考慮到市場中期走勢的起伏不定,因此若澳元上攻受阻,那麼多頭撤離將引發趨勢再次反轉,從而啟動新一輪跌勢。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