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食安辦工作人員來到凱賓斯基酒店,對亞信峰會餐飲進行監管。
亞信峰會閉幕後,一些外國代表團繼續在上海參觀訪問。除了在指定賓館用餐外,他們可能會隨意走進任何一家上海飯店,如何保障食品安全?記者昨天從市食藥監管局獲悉,一套覆蓋全市的食品安全電子溯源平臺和應急處置係統已悄然投入運轉,並將在今後的日常監管中持續發揮作用。
在亞信峰會食品安全保障指揮中心,這套係統已經受了考驗。記者在現場看到,所有外國代表團下榻的酒店都作為“保障點”,被標示在一張電子地圖上,把鼠標移到一個保障點上,就可以看到簡要的情況介紹。點進去,可以查看更詳實的檔案,包括可供追溯的電子臺賬、食品的實時溫度監控數據以及食品物流、餐廚等環節的遠程實時監控視頻。為檢驗係統功能,市食藥監局負責人“突擊”挑了一個保障點,工作人員點擊並查詢後,該酒店83家食品供應商的營業執照、動物肉類的防疫證等信息一目了然。
看完酒店的“書面材料”,檢查人員還不放心,要求查看保障點“千里眼”的運轉情況。進入具體界面,記者注意到“千里眼”有“冷”、“熱”兩種:熱的安裝在酒店後廚,採用高性能移動視頻監控探頭,通過無線信息傳輸技術,將監控信息數據傳輸到監控視頻終端,廚師每個燒菜的步驟和角度都可以看清;冷的安裝在酒店冷庫,是一個採用3G無線傳輸的溫度監測儀,以無線傳輸方式不間斷地獲取溫度實時數據,將數據發送到服務器,如果被監測溫度超過設定值,係統將會自動向監管人員和企業負責人的手機發送短信警報。
雖然電子溯源平臺和“千里眼”技術先進,但無法面面俱到,替代不了現場監管,比如鍋碗瓢盆的潔凈度,還需要靠工作人員上門用手持式設備檢查。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種自主研發、全球首創的 “ATP檢測儀”,外形看上去像個刷卡的POS機,應用了物聯網技術,植入信息單片,採用藍牙和3G無線信息傳輸技術,可實現餐飲具環節表面ATP快速檢測數據的自動實時傳輸。如果一個砧板表面的微生物殘余量超標,具體的超標情況立刻就會傳到食品安全指揮部的後臺。
“兩年來,對于這套科技信息係統,我們是邊開發、邊使用、邊完善。”市食藥監管局執法總隊副總隊長邱從乾介紹,目前這套係統已覆蓋5000多家大中型飯店,可以提高日常監管效能、服務重大活動保障、處置突發重大事件。不久的將來,大量詳實的監管信息還將通過網絡供市民查詢和分享。 殷立勤 攝 記者 陳璽撼 報道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