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恆天然稱污染來自產品再加工 並使用非常規設備元件

2013-09-05 09:05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 “恆天然涉‘毒奶粉’”追蹤

  繼恆天然受污染產品被確定不含肉毒桿菌,係“虛驚一場”後,昨日,恆天然宣布污染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有關方面決定將早先的濃縮乳清蛋白(WPC80)產品進行重新加工,而非將其降級處理,並決定使用某項非常規的設備元件。

  信息共享疏漏導致檢測延誤

  8月初,恆天然聯合客戶發起預防性召回之後,首席執行官史畢根思要求開展調查。史畢根思昨日表示,預防性召回並非由單一事件引發,而是一係列孤立事件以不可預知的順序相互作用的結果。

  據昨日恆天然方面公布的此次運營調查的結論,這次污染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有關方面決定將早先的濃縮乳清蛋白產品進行重新加工,而非將其降級處理,並決定使用某項非常規的設備元件。恆天然的某兩個業務部門之間出現了一次偶發的信息共享疏漏,導致相關檢測有所延誤。

  恆天然方面昨日表示,該問題未及早上報到首席執行官層面。由于在召回之前不久部分工廠的計算機係統剛剛升級,導致產品追溯耗時較長。

  “雖然恆天然在新西蘭本土和全球都建立了清晰的產品召回體係,但這次WPC80產品作為原料應用于不同客戶的多種產品,導致相關召回涉及面廣、情況復雜。”恆天然公司昨日披露稱。

  史畢根思昨日表示,這次事件對恆天然所有的體係都是一個很好的檢驗。整體而言,恆天然的體係運轉良好,但的確也有一些方面有待改進。

  將加強危機管理能力

  恆天然昨日表示,為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該公司正在採取一係列改進措施:如改善信息共享,加快上報速度,強化產品召回和供應鏈管理係統,同時加強與客戶的協作,保證快速有效地對接不同的供應鏈和追蹤相關產品等。

  史畢根思昨日表示,恆天然新設了集團全球食品安全與質量事務的總監職位,直接向首席執行官匯報;同時加強了食品安全理事會的管理范圍和權限。他稱,目前已完成計算機係統升級相關培訓,現在的重點是審核恆天然的體係在未來需要如何進一步變革,並加強危機管理能力。

  據介紹,本次運營調查結果概要將于下周初公布。恆天然將在董事會獨立調查和新西蘭政府的兩項調查結束後綜合所有四項調查的建議和意見制定匯總的行動計劃。

  ■ 涉事企業

  達能正考慮追償方案

  盡管肉毒桿菌風波為“虛驚一場”,涉事企業的銷售卻受到極大影響。

  達能集團首席財務官Pierre-Andr岢 T岢risse預計該事業部第三季度的銷售額將下滑。達能方面表示,目前正在考慮追索和賠償的可能方案。達能嬰幼兒營養全球總裁 Felix Martin 表示,達能還沒有決定對恆天然採取任何的法律行動。

  “第一,我們要評估這個事件對我們業務帶來的所有額外開銷和損失。這也取決于用戶對于我們信心的恢復程度。第二,我們也希望能夠得到召回前其他涉事方所做的檢測文件。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得到這些檢測結果的文件。”

  對于索賠情況另外幾家涉事企業娃哈哈、可口可樂、雅培均表示,尚未考慮索賠的事。

  對此,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可以向恆天然去索賠,“我國很多乳企原料的進口是完全依賴于恆天然的,這也造成了恆天然對自己的責任的漠視,依靠在行業里佔據了有利的位置,放松了對自身的監管,企業去索賠,有助于保證供需雙方話語權的平衡,而不能讓恆天然一家獨大。(李靜)

  恆天然涉“毒奶粉”大事記

  ●8月3日

  恆天然發布通告,該公司一個工廠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粉檢出肉毒桿菌。

  ●8月4日

  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中國市場進口相關產品的公司名單,多美滋、娃哈哈、可口可樂等公司皆榜上有名。

  ●8月5日

  恆天然集團召開發布會,全部問題產品將在48小時內召回。

  ●8月9日

  恆天然集團主席約翰·威爾遜宣布,將開展獨立調查。

  ●8月28日

  新西蘭初級產業部發表聲明稱,實驗證明恆天然集團產品混有的細菌並不是肉毒桿菌,不會產生肉毒毒素。

  ●9月4日

  恆天然公布調查結果,污染原因為將早先的濃縮乳清蛋白產品進行重新加工,而非將其降級處理,並決定使用某項非常規的設備元件。(記者李靜)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