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海口“垃圾魚”流向餐桌 監管被指存漏洞

2013-09-04 13:32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太惡心了,一想到鯰魚煲里的魚可能是‘垃圾魚’,我的胃就很難受。”海口市民陳先生平時愛吃鯰魚煲,但日前一則“每天上萬斤‘垃圾魚’流向海口市農貿市場,成眾多魚煲店主材”的網文著實讓他倒足了胃口。

  日前,有網友在天涯論壇上發帖稱,海口鬧市區內暗藏多個魚塘,水域周邊遍布養豬場、家禽屠宰場、廢品收購站,有的甚至與大型醫院垃圾池僅一牆之隔;魚塘水面上漂浮著大量生活垃圾以及死魚、死雞……每天從這些魚塘里撈出的上萬斤“垃圾魚”流向海口各個農貿市場。

  “太恐怖了,這樣的魚怎麼進入農貿市場的,魚產品難道不需要檢測嗎?”心有余悸的陳先生苦著臉對記者說。

  為進一步了解情況,今天上午,記者來到“垃圾魚”的“產地”——位于海口市坡巷路與南海大道交匯處的海口市中醫院住院部大樓背後的魚塘進行實地探訪。

  盡管心里早有準備,但眼前的景象依然令人大吃一驚。被一堆堆雜草圍裹的7個小魚塘隱藏在一排低矮的木屋後,無一例外,每個魚塘的水都呈墨綠色,上面密密麻麻地漂浮著各種垃圾。大量的“垃圾魚”在水中翻滾冒泡,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腥臭味。更有甚者,其中有一口魚塘的水面上竟漂浮著數十條翻白肚的死魚。

  記者留意到,魚塘附近有兩三個小型養豬場和家禽屠宰場,所排放的污水和廢棄物直接進到魚塘內;居住在附近的六七戶人家的廁所也大多是建在魚塘旁邊。而海口市中醫院住院部的“垃圾處理池”與魚塘僅一牆之隔。

  “這幾口魚塘主要養殖胡子鯰魚,如果全部打撈可能在13萬公斤左右,每天大概有上千斤魚銷售給附近市場的魚販子。”該魚塘一湖南籍養殖戶坦陳,雖然魚塘水質混濁,但胡子鯰魚抗病力強,不影響其生長。

  據了解,胡子鯰魚因價格便宜且肉嫩味美,深受市民青睞,在海口街頭大大小小的魚煲店里,鯰魚是魚煲的主材。

  “為保證魚類正常生長、繁殖和水產品的質量,我國漁業部門對水產養殖的水質標準做了明確要求,可眼下這幾個魚塘的水質明顯不合格,其中很有可能存在各種致病微生物,如病菌、寄生蟲等,這極可能是污染源。”海南大學海洋學院副院長黃渤教授認為,雖然目前漁業部門已要求養殖戶在檢測結果確定之前暫停銷售,但負責水產品質量監管的職能部門應該好好反思,如果不是監管松懈,“垃圾魚”又豈會如此輕而易舉地流向餐桌?他認為,相關部門在調查養殖戶的同時,還應查明監管方面存在的漏洞。吳雪君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