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制造業核心六大領域發展“路線圖”敲定

2015-08-05 09:14 來源:央廣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央廣網北京8月5日消息(記者魏紅欣)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家發改委網站昨天刊發通知,力爭用較短時間率先在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電動)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等6大重點領域,組織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大工程。在通知中,發改委進一步明確了六大領域中的重大項目名單。

  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為什麼要選擇這六大領域?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蔡榮華說:

  蔡榮華:為什麼在這麼多領域里選了這六個領域來開展工作?首先,要集中力量辦大事,首先,市場潛力要大;二是跟相關行業關聯度要高;三是對整個經濟發展帶動能力要強;四是要有一定的產業基礎。

  為了應對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發揮投資在經濟穩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去年以來,我國推出了七大類工程包,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經開工228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3萬億元,很好的起到了經濟發展穩定器的作用。此次推出制造業六大領域工程包,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看來,關鍵是要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趙錫軍: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但並不是一個制造業強國,我們現在要做的工作就是,怎樣把作為制造業大國的優勢轉變和升級為制造業強國的優勢,核心就是競爭力要發生深刻變化。

  “工程包”亮點在穩增長和調結構相結合

  為了支持這六大領域的創新突破,發改委表示,將主要從五個方面著手。一是完善市場推廣政策。二是優化財政支持方式。三是強化金融政策扶持。四是加大國際合作力度。五是做好協調調度工作。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認為,和以往拉動投資相比,現在是把穩增長和調結構相結合,和提質增效相結合。

  徐洪才:目前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我們把穩增長、穩投資和調結構、政策創新相結合,和提質增效相結合,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經濟發展能力相結合。

  落實金融扶持 關鍵是提高投資回報率

  在金融政策扶持方面,發改委表示,要積極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重大工程實施的信貸支持,鼓勵企業以多種方式開展產品融資租賃業務,對符合條件的實施企業在發行股票、企業債券、公司債等方面給予支持。徐洪才指出,關鍵是要提高項目的投資回報率,才能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其中。

  徐洪才:金融創新有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通過發行債券融資、發展產業投資基金、落實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等相結合。目前落實PPP模式還遭遇一定困難,主要是項目盈利性不夠,要發揮社會資本的積極性,發揮市場的積極性,關鍵性問題就是要提高項目的投資回報率。

  另外,通知還表示,要充分發揮行業骨幹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單位的優勢,針對不同類型項目特點,分別依托產業聯盟、企業聯合體、行業骨幹企業組織實施。創新中央財政資金安排方式,探索獎勵引導、資本金注入等方式,推進重點領域突破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加強檢驗檢測認證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