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京滬經濟步入“6”時代:因投資和工業增速放慢

2015-04-22 09:16 來源:財經綜合報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核心摘要

  2015年一季度京滬兩地GDP均放緩至7%以下。從統計數據來看,京滬經濟增速放慢主要原因是工業和投資的放緩,但其金融、科技服務業仍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同時,兩地的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也為全國第一、第二,分別為75%、60%以上。

  一季度京滬低迷數字沒有引起多少波瀾。

  根據上海統計局發佈的數字,一季度上海GDP增速為6.6%,增速同比回落0.4個百分點,這是自1991年的最低值。同期北京GDP增速為6.8%,增速同比回落0.3個百分點。

  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學者認為,與其他地區經濟放緩的原因不同,京滬經濟進入“6”時代,是其發展水準所致。

  到2013年北京、上海每人平均GDP就分別達到93213元、90092元,位於全國第二、第三,早已步入到世行認可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準。

  4月21日,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工業經濟研究室主任胡曉鵬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上海一季度呈現這樣的經濟增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每人平均GDP達到高水準,經濟增速降低是正常的。

  從統計數據來看,京滬經濟增速放慢主要原因是工業和投資的放緩,但其金融、科技服務業仍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同時,兩地的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也為全國第一、第二,分別為75%、60%以上。

  首都經貿大學城市學院教授、北京市政府參事張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京滬等地經濟增速在全國早已靠後,原因與産業和功能疏解有關,“這是主動調整的結果”。

  京滬經濟步入“6”時代

  近年來,京滬兩地不斷下調經濟增速目標,2014年兩地經濟增速目標都為7.5%,實際增速分別為7.3%、7%。到了2015年,北京的經濟增速目標調整為7%左右,上海在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設定經濟增長目標為7%左右。

  2015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顯示,京滬兩地的經濟增速在全國範圍內仍靠後。2011年至2013年,京滬兩地經濟增速位列全國最末兩位。其中2011年經濟增速分別為8.1%、8.2%,告別了經濟增速的兩位數時代,而2012年兩地經濟增速同時放緩至8%以下。

  2014年,京滬經濟增速分別為7.3%、7%,但沒有成為全國最低,主要原因是黑龍江、河北、山西、吉林、遼寧增速更低,分別只有5.6%、6.5%、4.9%、6.5%、5.8%。

  2015年一季度,東北三省和河北、山西的經濟仍未有大的好轉。其中2015一季度河北全省GDP同比增長也降至6.2%。

  但是,京滬經濟進入六時代的原因,與上述幾個地區不盡相同。

  北京市經濟資訊中心經濟研究部主任劉嵐芳指出,北京經濟目前的經濟整體正常,因為根據長期的發展態勢,在每人平均GDP增速步入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準後,增速將相對降低,目前放緩程度還不是很大。

  “北京第三産業比重大,所以在全國經濟放慢時,北京不會降得快,相反在全國經濟加快時,北京也不可能太快增長。”她説。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目前京滬每人平均GDP在1.5萬美元左右,在全國僅僅低於天津,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分別為78%、65%(2014年), 為全國第一、第二名。

  與此同時,兩地高端服務業仍在快速增長。

  比如今年一季度,上海金融業增加值967.6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7%,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7%。一季度北京金融業實現增加值859.3億元,增長18.7%;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15.7億元,增長11.3%。

  胡曉鵬指出,上海近年來大力提升服務業比重,從長期發展來看,由於發展空間有限,工業鏈條的所有環節不可能都放在上海,只是研發和試驗可以仍在上海,其他勞動密集的生産環節部門,都要面臨外遷。

  結構調整使然

  根據了解,今年京滬經濟增速放慢,主要與投資和工業增速放慢有關,具體在投資領域,則工業投資下降明顯,一些工業行業産能增長放慢。

  以上海為例,1-3月,上海固定資産投資1099.0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2%。低於2014年同期增長6.5%的速度。

  其中今年一季度上海城市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41.94億元,下降13.5%;工業完成投資169.51億元,下降17.2%。

  至於工業領域,則放慢更加明顯。一季度上海工業增加值僅僅增長1%,而2014年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6.1%。

  分行業而言,一季度上海企業完成工業總産值7471.78億元,比上年下降0.1%。其中,電子資訊産品製造業完成下降7.1%;精品鋼材製造業下降6.0%;成套設備製造業下降2.9%;生物醫藥製造業下降1.7%。

  實現增長的只有汽車製造業和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業,分別增長5.4%和6.9%。

  胡曉鵬認為,北京和上海一樣,都面臨轉型壓力,土地緊缺、工業成本上升,一般産業項目向周邊轉移是肯定的,這是經濟轉型必然帶來的陣痛。“最大的問題是,要補上新的産業。”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目前北京也在加快非核心功能疏解,包括服裝等在內的一般批發業,以及一些工業都在加快向外轉移,其中北京汽車和現代汽車已經在河北滄州的黃驊港建立了整廠。

  數字顯示,一季度北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低於去年同期6%。其中轎車31.6萬輛,增長23.0%,保持較高數字外,載貨汽車12.8萬輛,下降23.4%。生産手機2004.5萬部,下降52.3%;生産微型電腦175.9萬部,下降16.2%。

  而北京工業投資也在降低。一季度北京全社會投資增長3.1%,低於去年同期5.5%的增速。其中工業投資下降24.7%。

  北京市經濟資訊中心經濟研究部主任劉嵐芳指出,今年一季度北京投資和工業放慢,或與北京申報冬季奧運會,加強對環境治理有關,但北京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實施非首都核心功能遷移,將是一個大的趨勢,這使得整體經濟增速仍有下行的壓力。

[責任編輯: 馬迪]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