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三個季度減少2600億美元 外儲減負四路出擊見成效

2015-04-16 08:54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央行新近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73萬億美元。這是國家外匯儲備餘額連續第三個季度減少,規模達到2600億美元。一手抓資本輸出,一手抓改革藏匯於民,這是國家外匯儲備連續三個季度減負的主要因素。

  外匯儲備減負的第一條路是絲路基金。

  央行行長周小川曾表示,中國外匯儲備較多,可以拿出一定比例做中長期項目直接投資。

  今年2月份,央行宣佈,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已于2014年12月29日在北京註冊成立並正式運作。 據了解,在絲路基金的首期資本金100億美元中,外匯儲備通過其投資平臺出資65億美元。

  外匯儲備減負的第二條路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

  去年10月24日,中國宣佈籌建亞投行,由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國家共同投資設立,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總部設在北京。

  4月15日,財政部發佈消息稱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已增至57個。

  外匯儲備減負的第三齣路是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

  去年7月15日,金磚國家發表《福塔萊薩宣言》宣佈,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初始資本為1000億美元,由5個創始成員平均出資,總部設在中國上海。

  同日,《關於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的條約》簽署。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初始承諾互換規模為1000億美元。各國最大互換金額為中國410億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各18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

  專家指出,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成立,將給中國外匯儲備的風險分散提供一個重要渠道。

  外匯儲備減負的第四條出路是藏匯於民。

  截至3月末,外幣存款餘額6940億美元,同比增長27.6%,一季度外幣存款增加835億美元。

  外匯更多地“藏匯於民”是中國金融改革重要的目標之一。“藏匯於民”中的“民”包括企業和個人兩類,“藏匯於民”並不只是指“持有外匯存款”,而是指企業和個人能夠有購買外匯理財産品的渠道以及在海外進行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的渠道。

  3月22日,周小川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會上透露,準備對《外匯管理條例》進行修訂。他表示,目前部分有關外匯管制的條款不再適應,需要進行修改。境內居民在海外投資,仍然執行的是事前審批的制度,這個已經準備要進行改革了。

  這些改革的出發點就是要使境內境外的個人投資更加便利化。證券日報 閻 岳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