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企穩明顯 宏觀調控持續發力

2015-03-12 09:0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總署近日連續發佈的中國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新常態背景下企穩態勢明顯。隨著宏觀調控政策逐步到位,整體有望實現有品質的增長,併為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提供騰挪空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從幾個主要經濟數據看,中國經濟仍有一定下行壓力,但總體呈現降中趨穩的態勢。

  從消費來看,1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7%,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同比上漲1.4%,環比上漲1.2%。

  從投資來看,1至2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13.9%。民間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4.7%。

  從進出口來看,2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3%。其中,2月出口大幅增長48.9%。

  此外,儘管2月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8%,但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

  張立群表示,消費與出口數據的增長與春節假日因素相關性較大,物價未來大體仍將延續溫和平穩走勢,而世界經濟溫和復蘇及國際需求微弱增長也為實現全年外貿增長目標提供了有利條件。

  他説,1至2月投資數據與去年名義增長15.7%相比並不算高,這與政策效力的滯後性相關,隨著政策消化,未來或會持續增長。

  中國經濟仍具有很大潛力,特別是在消費、要素投入、産業結構升級等方面。分析人士表示,當前平穩的經濟運作為中國優化經濟結構,實現量增質更優的發展,提供了可供利用的時間和空間。要使潛在增長能力被充分發掘,必須依靠穩定、精準、有效的宏觀調控。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央行接連採取了降息、降準、再降息的措施來增強市場流動性,國務院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減稅降費力度,並推進包括重大水利工程在內的公共設施建設,加快項目審批和資金下達。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王小廣説,前兩月的經濟數據反映出,去年四季度以來宏觀調控精準發力的效應在逐步釋放和顯現,為遏制經濟下滑起到了很好的緩衝作用。中國經濟仍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需要時間和過程。

  2015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對全年經濟工作做出有針對性部署。

  就消費而言,中國將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其中,養老家政健康消費、資訊消費、旅遊休閒消費、綠色消費、住房消費、教育文化體育消費等均將成為新的著力點。此外,加強社會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的舉措也將促使社會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

  就投資而言,中國將增加公共産品有效投資,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項目,包括棚戶區和危房改造等民生項目、中西部鐵路和公路等重大交通項目、水利和高標準農田等農業項目、資訊和電力等重大網路項目、清潔能源及油氣礦産資源保障項目、傳統産業技術改造項目、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項目。

  數據顯示,1至2月,民間固定資産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3.6%,比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增加到4776億元。但政府不唱“獨角戲”,要更大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更多領域。

  就進出口而言,中國將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中國還將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統籌多雙邊和區域開放合作。

  就工業發展而言,中國將推動産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把包括高端裝備等在內的一批新興産業培育成主導産業,並設立了400億元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這些政策對今年穩增長都將發揮重要作用。相信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會實現。”張立群説。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開年經濟數據運作較為平穩,將更堅定中央宏觀調控政策保持穩定的決心。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安排,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預調微調,更加注重定向調控,用好增量,盤活存量,重點支援薄弱環節。

  王小廣説,當前需要保持政策定力,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讓改革釋放更多的動力與活力,讓創新這個新引擎更快更有力地發動起來。(記者劉斐 蔡敏 徐揚)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