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 從2015年1月1日起,我國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提高10%,這是我國連續第十一年連續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跑贏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漲幅,全國近8000萬企業退休人員因此受益。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2014年CPI比上年同期上漲2%。到2014年底,經過十年連調,企退人員基本養老金水準由2004年的月均647元提高到2070元。記者通過查閱公開資料發現,我國每次上調企退人員基本養老金的幅度均為10%,而同期CPI增幅均遠遠低於這一數字。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説,連續較大幅度調整基本養老金,對改善企退人員生活、促進社會公平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有專家提醒,統計部門發佈的主要是宏觀數據,與個體感受存在差異。因此,應儘快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並選取與老年人密切相關的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漲幅等作為掛鉤指標。
■新聞分析
錢夠用嗎?“盤子”是否撐得起?能否更公平?
“十一連漲”背後存三大關切
記者採訪部分專家後了解到,養老金上調是件好事,但也存在部分退休人員錢不夠用、養老金“盤子”是否撐得起以及上調政策有失公平三大關切。
武漢一家民營企業退休職工李國利2008年退休時養老金僅有1200多元,經過幾年的連續調整後2014年已經超過2000元。“雖然養老金每年都在上調,但肉、油、蔬菜也一直在漲價,開支一直在增加,所以現在每個月仍然沒有什麼剩餘。”李國利説。
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向運華説,近十一年來,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以每年10%的增幅上調,明顯大於CPI漲幅,養老金絕對水準在提高。而CPI是綜合物價指數,其中的家用電器等價格下降較快,但食物等退休人員的生活必需品漲幅較大,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養老金上漲的福祉。
根據公開數據計算,2013年企退人員養老金替代率為44.13%,2012年為43.61%,2011年為43.2%。“養老金佔工資的比重仍然偏低,這説明社保制度主要目標之一的‘保基本’能力較弱,亟須對社保制度作出整體性改革。”向運華説。此外,還應建立健全多層次的保障機制,如建立職業年金,讓老年人的生活有多個來源。
我國2014年的企退人員月每人平均基本養老金是2070元,8000萬人養老金再次上調10%,每年基金支出將增加1987.2億元。中國社科院發佈的《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4》顯示,近年來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總收入雖然在增長,但增幅卻有所下降,特別是低於總支出的增幅。2013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各項主要指標的增速普遍下降,基金運作壓力越來越大。
向運華認為,養老金持續上調,需要各級政府加大財政補助,並開闢新的資金渠道,譬如將國有資産增值部分、國有土地出讓金等納入。同時還應進一步擴大養老保險徵繳面,覆蓋更多尚未參保的中青年人。
有學者指出,我國連續十一年上調企退人員的養老金,每年上調10%,這樣的調整是普惠的,但卻未必公平,甚至出現了“倒挂”現象: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企退人員,由於養老金起步點很低,經過連續調整後,也遠低於2010年後退休的企業人員;同年參加工作,因年齡不同而退休時間不同,後退休的養老金反而比先退休的少;不同城市的退休人員,由於養老金基數不同,差異也越來越大。
向運華等人認為,應合理確定養老金年度調整的幅度,與現行養老金計發辦法銜接,形成基本養老金計發“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同時把調整範圍擴大到所有參保人員,以保持前後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平衡。新華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