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國企應該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形成新競爭力
■本報見習記者 蘇詩鈺
2014年以來,地方國資改革已初見成效。從上海到廣東,從安徽到貴州,國資改革集結號從中央吹響後,陸續蔓延到地方。除上述地區外,北京、黑龍江、山東、重慶、天津、深圳等20多個省市國資改革今年以來紛紛啟動。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地方出臺的國資改革方案多數是原則性改革方案,並且目前還沒有落到實處。不少地方在原企業基礎上,更多的是著眼于增量改革。“國企應該在混合所有制推進過程中,形成一種新的競爭力。”
廣東國資改革方案明確,到2015年,全面完成國有企業公司製造改革,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超過70%,同時形成30家左右年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或資産超1000億元、初具國際競爭力的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
在上海出臺的改革意見中,也提出要經過3年至5年的持續推進,基本完成國有企業改革,除國家政策明確必須保持國有獨資,其餘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目標。
劉瑞告訴記者,上海設立的國有資本公司就是響應了中央的要求,由過去的管理企業專項管理資本。資本公司的成立,意味著國有企業可按照資本的運作進行管理。可以由幾個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共同組建一個母公司,形成資本公司,推行資本運作。當公司的資本增強以後,便可收購新的企業,將公司做大做強。
截至目前,上海國資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如上海在國企分類監管、混合所有制改革、國資流動平臺建設、國企走向海外等幾大主要方向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據了解,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兩大國資流動平臺。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上海市國資系統企業資産總額為34185.3億元,同比增長12.6%。今年以來,共有21家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實施重組,累計募資或重組資産1457.59億元。據悉,下一步,上海將積極打造公眾公司,繼續制定出臺一批配套措施,包括企業領導人員薪酬改革方案、逐步提高市屬企業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工作方案、非上市公司分級分類資訊披露操作規則等。
“多個省份的改革重點都放在了如何引進社會資本和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意味著國資將更多地引進社會資本。”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表示。
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認為,地方國企下一步改革仍將發展混合所有制。首先要改變體制困局,改變長期以來國有企業“一股獨大”的局面,破除對國有壟斷和民營資本歧視或者排斥的怪圈,要讓民營資本出資並真正參與國企決策,並行使權益,這樣才能夠改變民營資本不願意參與國企改革的現狀。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