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23日發佈的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全國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總收入為3652億元,總支出為4313億元,總體虧損661億元。
面對長期以來一直備受輿論關注的收費公路,交通運輸部首次發佈全國收費公路收支情況,積極回應和尊重公眾的知情權,首先應予充分的肯定和讚賞。從這樣一份收費公路帳單中,除了交通運輸部官員強調的“每收取10塊通行費就有8.62元用於還本付息”之外,還有哪些值得進一步解讀的收費公路真相?以下兩點或許必須充分澄清和正視。
其一,目前我國收費公路規模過於龐大,且比例結構很不合理。如據《公報》,2013年底,全國收費公路里程15.65萬公里。這意味著,此前媒體經常引用的“全世界收費公路14萬公里,其中有10萬公里在中國”説法,實際上早已過時,因為,目前單單中國的收費公路里程便已超過15萬公里。更重要的是,我國的收費公路不僅是絕對數字極為巨大,而且相對於整個公路體系的結構比例也顯得十分不合理。儘管《公報》強調,收費公路“佔公路總里程435.62萬公里的3.6%”,但必須廓清的事實是,在這裡作為“分母”的公路總里程,是一個包含大量農村低等級公路的數據,如據此前交通運輸部數據,2013年全國農村公路里程達378.48萬公里。這意味著,若不算大量低等級的農村公路,目前我國高等級公路中收費公路佔比高達23%。另據《公報》,2013年收費公路中“高速公路10.04萬公里”,而同期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為10.44萬公里,這也就是説,超過96%的高速公路都是收費公路。
其二,考慮到每年的收費收入大量用於還本付息,相比巨大的支出壓力和沉重的債務負擔,目前我國收費公路的確是“入不敷出”的,不僅眼下面臨鉅額虧損,而且從長遠來看,也是根本不可持續的。據統計,2011年至2013年全國收費公路收支平衡的結果分別是虧了323億元、566億元和661億元,虧損的數額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2013年底,全國收費公路累計債務性資金投入為37556億元,佔收費公路累計建設投資總額的69.0%,其中銀行貸款35160億元,其他債務2395億元,2013年度全國收費公路償還債務利息1707億元,償還債務本金1440億元。這意味,目前收費公路建設投資中的絕大多數都是靠向銀行舉債,儘管虧損巨大,但每年的“還本付息”也主要只能用於償還利息。
無論是從控制收費公路債務風險,還是維護公路原本應有的公共公益性角度來看,上述收費公路“帳單”中規模巨大、虧損嚴重的真相,都再次告訴我們,現行這種“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收費公路模式,事實上已經難以為繼,已走到必須改弦易轍的十字路口。接下來,收費公路究竟何去何從?基本的方向顯然並不難厘清,那就是不斷充分凸顯政府財政對於公路建設投資的主體責任,逐步以“財政撥款修路”取代現行的“銀行貸款修路”,變“收費還貸”為“財稅埋單”。
在目前我國實際宏觀稅負已超過40%,尤其是與公路密切相關的政府稅負不斷增加的大背景下,政府財政顯然也已有足夠的能力承擔這種公路埋單責任。如在最近兩次上調消費稅後,柴汽油消費稅也分別高達1.4元/升和1.1元/升,而2013年我國汽油消費量1290億升、柴油消費量2000億升,按此計算,單單是一項成品油消費稅,稅負就將超過4000億,足以抵消去年的全國公路收費。楚一民(湖北 職員)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