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廣州分所主管合夥人何國輝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吳海飛
羊城晚報:中國家族企業計劃未來五年有更迅猛發展的比例為53%,遠高於全球15%的比例。在未來宏觀經濟增速下一台階進入7%-7.5%“新常態”的背景下,這一信心從哪來?
何國輝:我們報告訪問了全球40多個國家的2000多位家族企業高管,中國今年首次納入研究,有32位受訪者。首先,中國家族企業在過去一年出現增長的比例達到了84%,而全球平均水準剛剛過半,為53%,這説明國內家族企業增長整體向好,大部分處於增長週期中,因此也會預期未來的增長能夠保持。其次,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增速雖然下調到7%-7.5%的範圍,但即便是增速甚至再低一點,也比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高得多,如果處於這樣高速增長的經濟體之中,加上中國家族企業內銷比例高,對未來增長的預期比較樂觀是非常合理的。
從其他方面也可以佐證中國家族企業對未來增長的信心。例如較大比例的中國家族企業會關注城鎮化問題,而國外家族企業這一比例較低,因為他們早已完成城鎮化。國內企業關注未來12個月市場環境不穩定性的比例也比國外企業低,因為國內市場環境相對還是比較好的。最後,在未來五年對價格競爭的關注度上,國外企業為58%,中國企業僅為28%,也説明國內企業處在迅速拓展市場的階段,而未到價格競爭的階段。
近八成企業未有繼任計劃
羊城晚報:報告顯示中國有78%的家族企業沒有制定任何形式的繼任計劃,有明確書面繼任計劃的比例僅有6%,遠低於全球平均水準。原因是什麼?這是否對企業長遠發展不利?
何國輝: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家族企業發展時間比較短,沒有經歷過傳承,對此也缺乏認識和經驗。我們調查取樣時觀察到中國家族企業還處在第一代的比例達到70%,創立時間不到20年的企業佔比76%,而國外樣本第二第三代家族企業佔比較高,還有不少到了第四代。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也就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而專業化和企業傳承需要一個過程的,所以中國的家族企業在制定繼任計劃方面與國外有一定差距不足為奇。國外很多家族企業到了第三第四代,不僅考慮過“接班”問題,而且已經經歷了傳承的過程,因此會有比較成熟的繼任安排,而國內家族企業可能一次傳承經歷都沒有發生過。
在這樣的情況下,“交班”可能會比較隨意,甚至可能出現一些問題。建議中國的家族企業尤其是“一代”企業重視繼承計劃並事先做好準備,儘早安排“接班"計劃對企業的傳承、股權、企業管理、稅務管理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響。這方面可以參考很多國外的案例,國外有不少老牌家族企業已經歷百年傳承,在此基礎上再結合企業特點和企業家個人的想法設計繼任方案,比如説把企業交給下一代的同時引入專業化的管理人員。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