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8月1日晚間發佈的《2014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取向,既保持定力又主動作為,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增強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央行對下一階段貨幣政策走向的表述與一季度並無出入。當前我國貨幣信貸存量較大,增速也保持在較高水準,預計央行將在總量上保持流動性合理增長;而結構上則堅持上半年做法,定向調控,精準發力。
具體而言,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以及金融創新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影響,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常備借貸便利、短期流動性調節等工具,完善中央銀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調節好流動性總閘門,保持貨幣市場穩定。
報告指出,我國經濟運作中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主要是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待增強,結構調整和改革的任務十分艱巨。在外需和房地産等既有增長動能減弱的情況下,新的強勁增長引擎尚待形成。
這樣的經濟大勢決定了我國的貨幣、信貸供應不能貿然收緊。 而與此同時,貨幣信貸更不會猛烈放水。報告中明確提到,當前我國貨幣信貸存量較大,增速也保持在較高水準,不宜依靠大幅擴張總量來解決結構性問題。6月末,我國貨幣乘數為4.32,比3月末和上年末分別高0.10和0.24;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為1.7%,顯示金融機構流動性充裕。
這種格局下,維持總體流動性的平穩均衡是貨幣政策的當務之急。報告指出,下階段要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豐富和優化政策組合,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而對於結構性難題,則要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落實好定向降準的相關措施,發揮好信貸政策支援再貸款和再貼現政策的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而從報告的表述看,農業、小微、科技、文化、資訊消費、戰略性新興産業等依然是信貸的支援方向。
今年上半年我國央行已經實行過兩次定向降準。報告指出,定向降準主要發揮了信號和結構引導作用,通過建立促進信貸結構優化的正向激勵來加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6月份將定向降準與對餘額比例指標和增量比例指標考核相結合,旨在對過去尤其是上一年“三農”、小微企業貸款投放比例較高的商業銀行給予鼓勵,未來還將定期對商業銀行實施考核,並根據考核結果對其準備金率進行動態調整。
通過上述設置,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引導商業銀行用好增量、盤活存量,這有利於在不大幅增加貸款總量的同時,使“三農”和小微企業獲得更多的信貸支援。
但是,央行同時提醒定向降準可能存在的問題。報告指出,貨幣政策主要還是總量政策,其結構引導作用是輔助性的。定向降準等結構性措施若長期實施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如數據的真實性可能出現問題,市場決定資金流向的作用可能受到削弱,準備金工具的統一性也會受到影響。中長期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的增強、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信貸資源投向的優化,根本上還是要依靠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