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北京公交地鐵票價調整意見徵集今結束 適時聽證

2014-07-21 09:17 來源:法制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天意見徵集結束在堅持公交優先前提下主管部門會統籌考慮各種因素提出改革方案 公交地鐵票價適時聽證

  本報訊 今天是市發改委推出“我為公共交通價格改革建言獻策”的最後一天,從7月3日起參與意見徵集的有數萬名市民。

  主管部門將匯總整理、分析吸納各方意見建議,在堅持公交優先的前提下,統籌考慮各種因素提出北京公共交通票價改革方案,適時提交價格聽證會討論。

  多數市民支援漲價但不宜太高

  記者從市民的建議中了解到,大部分市民支援漲價,但表示不宜漲得太高,需在人們所能承受的範圍內,同時還提出了詳細的調價方案。

  如市民許東琦認為,乘坐距離近,票價越高;距離越遠,票價越低。

  目前潮汐式的交通人流,遠距離不坐地鐵只能是駕車或乘坐地面公交,路上時間長進而加劇擁堵的時間和範圍。

  通過上述票價方式,將短途出行改為地面公交、步行或自行車等,有助於減少遠距離駕車或地面公交壓力。

  交研中心考慮現有價格不打折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表示,根據國際經驗,公共交通支出佔個人年可支配收入的合理範圍一般在5%-10%。因此建議,應實行計程式票價,多乘坐多付費,票價遵循遞遠遞減原則。

  “遞遠遞減”就是指乘坐距離越長,乘客每公里的花費就少一些。以廣州和深圳軌道票價為例,起步4公里內2元(每公里0.5元);4-12公里每遞增4公里加1元(每公里0.25元);12-24公里每遞增6公里加1元(每公里0.17元);24公里後每遞增8公里加1元(每公里0.13元)。

  交研中心還建議,地面公交票制票價標準應統一,可考慮以現有價格不打折(為鼓勵用卡,可打9.5折),或提高票價水準,依然實行較大折扣。

  人大代表對票價進行動態調整

  對地鐵公交票價調整的意見徵求,人大代表普遍贊成針對票價調整的依據、週期等問題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如市人大代表、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律師朱建岳提出,希望借調整票價契機,本市能夠形成針對公共交通調價的良性機制。

  包括制定合理的調價週期,票價調整的依據是否與收入增長率、GDP、油價等因素相關,在滿足一定的條件後依法依規啟動票價調整。

  海澱區建築業協會會長兼秘書長段淑珍代表建議,長期實行低票價不可持續,應建立票價動態調整機制,便於公共交通良性發展。

  政協委員設計不同檔錯峰票價

  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有:是否恢復月票、能否用價格杠桿引導錯峰出行、票價調整幅度是否不宜過大等問題,提出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降低調價對通勤、通學等特定人群的出行影響,提高交通精細化管理水準。

  “現在,早晚高峰把人都擠成相片了,好幾趟車上不去,過了高峰期又人少車空。”北京華磊邦得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石向陽表示,應採用國外模式,引導客流錯峰出行。在價格適當提高後,採取不同檔次的優惠價等措施把時段分開。

  在錯峰票價設計方案方面,政協委員朱良為錯峰票價設計了初步模型。他將一天分成早高峰前、早高峰、日常、晚高峰和晚高峰後五段,其中,早高峰前、晚高峰後兩個時間段優惠折扣最大,日常小幅優惠,早晚高峰按基準價收費。刷卡依然有優惠,現金臨時買票一律不打折。

  公交集團公交、地鐵票價1:3

  北京公交集團提出同城同價、按乘坐里程付費、建立票制票價正常調整機制等原則。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票制票價應科學匹配、統籌規劃,合理引導客流分佈,參考上海等城市的做法,建議地面與軌道票價比例設在1:3左右。

  目前,北京公共交通低票價制度造成票價地面和地鐵的交通客流量分佈不均,公交運作成本過大。公交集團認為,票制票價調整應遵循公交優先、同城同價、按里程付費、合理分擔成本、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票制票價科學匹配、建立票制票價正常調整機制原則。

  在整個意見徵集中,對公交地鐵票價改革存在的問題各方形成了部分共識,包括票價不宜漲得過高、對特殊人群實行票證改刷卡及暗補改明補、建立動態價格調整機制、按里程付費等。

  在公交地鐵票價改革意見方面,市民們還希望在漲價的同時,公交地鐵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以及服務品質不斷提升。比如增加更多的公交車專用道,1、2號線安裝遮罩門等。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