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北京4月29日訊(記者 陳果靜) 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貨幣當局資産負債表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其總資産規模為317278.55億元人民幣(約合5萬億美元),這一水準已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央行。2013年底,美聯儲資産約為4萬億美元,歐洲央行約為3.12萬億美元,日本央行約為2.2萬億美元。
事實上,從2011年底開始,我國央行的資産規模與全球其他央行相比,已經居於首位,並連續兩年保持在這一位置。
“目前國際上尚沒有一個標準來衡量央行資産規模的大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表示,我國央行資産規模的擴張可能面臨“拐點”。從去年來看,我國央行資産規模已經出現了放緩。截至2013年底,央行資産規模總額約為5萬億美元,與2012年約4.67萬億美元的水準相比,雖然仍在上升,但增速有所放緩。
從資産負債表看,我國央行主要資産是外匯儲備,截至2014年3月,中國外匯儲備已經達到約3.9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佔比達到總資産的80%左右,其規模分別是美、英、日和歐洲央行資産的1.3倍、8.1倍、2倍和1.2倍。張茉楠認為,較高的外匯儲備降低了我國貨幣政策的騰挪空間。外匯儲備的增加,促使外匯佔款形式的基礎貨幣投放被動增加並相應地增加貨幣供應量,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受到挑戰,也增加了通貨膨脹壓力。
但外匯資産佔比高是新興經濟體增長的必經之路。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新興經濟體在高速增長中,由於貿易順差較大,外匯資産也會隨之增加,因此當前我國央行外匯儲備較高有必然性。
“從後期來看,隨著中國國際收支逐漸接近平衡,尤其是經常項下順差降低,外匯儲備增速或將放緩。”張茉楠認為,這表現在今年一季度貿易順差已經大幅減少,此外,今年外匯佔款增速或將低於去年水準。
今年一季度進出口數據均顯示,中國貿易順差佔GDP比重低於2%,這意味著國際貿易進入平衡狀態;2月新增外匯佔款環比降約71%,創下去年9月以來新低。“通過外匯渠道蓄水的功能正在轉變為漏損的功能,美聯儲逐步退出QE引發的貨幣政策變化也會影響全球貨幣金融週期的變化。”張茉楠説。對此,魯政委也認為,隨著美國經濟進入上行週期,美元或將進一步走強,受此影響,我國外匯儲備高速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