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4年3月19日(星期三)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憲平、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財政部副部長劉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介紹《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基本情況,並答記者問。圖為財政部副部長劉昆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網消息 今天上午,國家發展改革等六部委負責人就16日晚間公佈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進行解讀,規劃的公佈意味著新型城鎮化正式啟動,各項配套政策將陸續出臺。這是今後一個時期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規劃,也是中央頒布實施的第一個城鎮化規劃。記者從會上獲悉,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攤將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分擔,但其中的公共成本主要由政府承擔。
在保障城鎮化建設資金方面,財政部副部長劉昆表示財政部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地方政府債券支援城鎮化建設的力度;二是推廣使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也就是PPP模式;三是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管理,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行為。
背景資料: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縮寫,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或是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夥伴式的合作關係,並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的順利完成,最終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
文字實錄如下:
【記者】我有兩個問題,一是關於費用的問題,我們看到中央的分析説,為了轉一個戶口需要6-13萬塊錢,你們是怎麼算的?這個費用是誰來付的?第二個問題,你們剛剛開始時介紹有世界銀行當顧問機構,你們都接受哪些世界銀行的建議?謝謝。
【財政部副部長 劉昆】資金保障是推進城鎮化的一個重要條件。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我們在資金方面主要是通過體制上的創新等方面來解決。我們要加快財稅體制和投融資機制的改革,創新金融服務,放開市場準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
在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方面,目前財政部已經完善了均衡性轉移支付辦法,在測算各地區標準財政支出時適當考慮外來人口的因素,以解決流動人口帶來的遷入遷出地公共服務保障規模不相匹配的問題,我們下一步還將按照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和《規劃》的有關內容,落實好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推動城鎮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全覆蓋。
在保障城鎮化建設資金方面,財政部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地方政府債券支援城鎮化建設的力度,依法賦予地方政府適度舉債許可權,完善現行的地方政府債券制度,探索一般債券與專項債券相結合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辦法。二是推廣使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也就是PPP模式,政府通過特許經營權、合理定價、財政補貼等公開透明方式,事先明確收益成本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三是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管理,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行為,厘清企業與政府的關係,正確引導市場預期,防範和化解財政金融風險。
【發改委副主任 徐憲平】我補充一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攤,剛才劉昆部長回答,其中由政府承擔了一部分。除此之外,也有企業和農民工個人承擔的一部分。比如説,企業要為農民工繳納有關社保費用,要為農民工提升技能進行資金投入。個人要提升技能、參加社保,也要按照有關規定來繳納相關費用。所以,這個成本是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分擔的。但其中的公共成本,主要由政府承擔。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