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9月4日電(記者何欣榮、王濤)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推進近期明顯加速,引發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和熱切期待。專家認為,建設自貿試驗區,是中國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放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從7月3日國務院宣佈決定,到8月2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相關法律,我國政府建立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從行政提案到立法程式跟進,輪廓日漸清晰。
根據商務部發佈的消息,國務院已正式批准設立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範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
記者從有關方面獲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投資管理模式創新、擴大服務業開放、加快轉變貿易發展方式、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建立與上海自貿區相適應的監管制度環境等。在這一方案中,除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外,投資、金融的深層次開放是“重中之重”。關於金融開放和風險管控方面,相關部門要到9月中旬拿出一個完整方案,而試驗區的正式掛牌可能要等到9月底。
上海自貿區版圖漸次鋪開,吸引了海內外無數關注的目光。一些海外媒體近日報道稱,這是中國新領導人的一項“頂層設計”,有助於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進一步開放;上海自貿區釋放出金融改革信號,這裡將成為放鬆資本管制和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橋頭堡;上海自貿區有望成為泛亞地區的供應鏈樞紐,建成世界領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國內一些專家學者接受採訪時表示,設立上海自貿區是中國加入WTO後,又一次更高層級的開放,它將遠遠超越“特區”“新區”爭取優惠政策的層面,探索要素市場開放、政府邊界厘清和行政管制放開,中國迫切需要釋放新的增長能量。近來,資本市場被“自貿區”概念攪得風生水起,從不同側面表明人們對上海自貿區充滿期待與遐想。
據了解,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授權國務院在試驗區內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決定從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