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走筆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9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價格環比全面停漲,環比最大降幅1.9%,和去年同期相比,70個大中城市住宅價格下降的達到58個,同比最大降幅7.9%。這意味著近一年買房的大部分“吃套”。
今年從5月份起,70個大中城市平均房價首次出現環比下跌,到目前已連續跌了5個月,並且下跌無收斂跡象。房地産市場出現的價量齊跌的深度調整,每天售樓員不勝其煩的推銷電話,都昭示著市場黃金十年的終結。與此同時,各地赤膊上陣的救火聲中,亦見專家學者和媒體的嚷嚷聲。
如果把每天接到N個售樓電話與種種哄鬧聲相對比,讓人生出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市場的混沌、迷茫和不知所云已不是個別人的感受。官方從未發佈過空置房的數據,樓市的空置似乎是中國式的斯芬克思之迷,但近日西南財經大學的一份報告認為,我國城鎮住宅市場的整體空置率達到22.4%,城鎮空置房為4898萬套,這組數據引起軒然大波。中國房地産的高庫存量、高飽和度和史上最長的去化週期相碰頭,無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有黑燈瞎火的“鬼城”是不爭的事實。
任何一個國家的房地産市場,最終都會成為利益博弈的焦點。過去十多年間,由房地産驅動的中國經濟,在實現高增長的同時一俊遮百醜。隨著中國經濟由高增長轉為中高增長,中國樓市的流金歲月已經歷史性地終結。王石説市場已從黃金十年進入白銀十年。房地産的尾部風險已經臨近,天量的高庫存預示著一個長週期調整的開始,所以面對各種好聲音,要有冷靜的判斷。什麼是市場的常態,什麼是非常態,應該有一本明白賬。
作為一個超級體量的轉型經濟體,經濟調整時期,廣闊的內需市場賦予其較強的韌性的彈性空間,但經濟發展所面臨的諸多風險和挑戰中,最大最凶險的挑戰,還是如何應對以房地産為核心的資産泡沫風險,因為這已經關係到經濟金融安全,甚至關乎社會治理和國家安全。現在,房地産市場在高位出現的信貸衰竭,與上世紀80年代後期的日本及此輪危機前的美國非常相近,住宅類資産價格持續衝高到信貸無法支撐甚至枯竭的程度,説明一個罕見的長週期繁榮“尾部時刻”漸行漸近,沒有一個國家的房地産市場會成為“永遠沐浴在朝霞中”的日不落市場,那些鼓吹獨特的“中國模式”的專家、媒體,本質上與傳銷師、股評家並無二致。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