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土地依賴不改必有後顧之憂

2014-04-17 08: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最近,《中國經濟週刊》與中國經濟研究院聯合發佈23個省(市)“土地財政依賴度”排名總覽:北京土地償債總額第一,浙江依賴度第一;23個省(市)最少的有1/5債務靠賣地償還,浙江、天津2/3債務要靠土地出讓收入償還,分別達66.27%和64.56%。在被審計調查的市級政府中,承諾以土地收入來償債的佔比高達81%,縣級政府也超過50%。而且往後五六年,土地財政依賴症狀還難有效緩解,這種現狀若不及時改觀,將成為中國經濟之痛。

  土地出讓收入成為地方財政主要收入,從現實看,會調動地方政府更大“賣地胃口”,使“賣地衝動”成癮,從而綁架地方政府施政目標,使其陷於“缺錢——賣地——再缺錢——再賣地”的怪圈。一方面,會加快地方的土地出讓步伐,不斷推高“地王”身價。近年各地不斷涌現的高地價就是很好的證明。另一方面,使更多城鎮土地成為建設用地,加劇土地使用中的各種違規違法行為,對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造成衝擊。

  據披露,2013年國土資源部例行督察共發現,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2.38萬個問題,涉及土地面積20.12萬公頃,主要包括違規佔用基本農田、違法違規辦理土地審批手續、徵地補償安置政策落實不到位、侵害被徵地農民合法權益、違規出讓土地、違規利用土地抵押融資融債等六大問題。另外,由於開發建設用地增多,把大量城鎮農民推向失地大軍,加之政府在徵地拆遷上僅止于給錢了事,對農民生産、生活、就業等方面缺乏相應後續引導,使不少被徵地農民坐吃山空,在消耗掉徵地補償款之後,因缺乏生財門路而淪落為城市“無業遊民”,從而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一些地方政府沒有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機制,甚至壓低農民土地收購價格,造成農民補償過低或補償不到位,激發更多社會拆遷陳情事件甚至暴力抗拆惡性事件,嚴重影響地方政府執政形象和公信力。

  此外,土地出讓得不到有效遏制,還會把政府的很多精力吸引到如何賣地、如何獲得更多土地出讓收入上來,助長地方政府“惰政”意識,從而忽略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地方政府對扶持和發展實體經濟興趣減弱,導致實體經濟生存環境更加艱難。而且,高科技等實體經濟産業轉向追逐暴利的房地産行業,扭曲産業結構升級,最終會使整個經濟體被房地産綁架,甚至引發經濟危機。

  土地出讓收入有增無減,雖能為地方政府改善民生保障方面提供資金支援,但地方政府和房地産企業顯然是更大的受益者。對於普通民眾而言,高房價成為他們的“夢魘”,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房奴”。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